“笔”的含义方面

三、“笔”的含义方面

阮元以直言者为笔,以散体者为笔,与六朝时期的“笔”大为不同。

先分析以直言者为笔。刘天惠《文笔考》中说:“凡兹称笔,皆为直言序述之辞。”[67]阮福亦云:“笔,从聿,亦名不聿。聿,述也,故直言无文采者为笔。”[68]阮元《文言说》也说:“许氏《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69]阮元以散体为直言,进而推理出直言为笔,与比偶有韵的文形成鲜明对比。刘宋明确区分文笔以来,笔与言本来就不相同,颜延之谓:“笔之为体,言之文也。”[70]即认定的笔应该是对言加以文饰而形成的,也就是范文澜先生所说的“言之有文饰者为笔”。比如《晋书·乐广传》中记载,“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71],乐广“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72]。潘岳就“因取次比,便成名笔”,即对乐广的语加以修饰,从语到笔经过了文饰。《世说新语·文学》中云:“刘便作二百许语,辞难简切,孙理遂屈。”[73]“语”即“言”,“语”与“笔”还是有分别。与阮元和诸门人弟子直言为笔还是有较大的区别。

再分析以散体者为笔。梁国珍《文笔考》中提道:“韵语比偶为文,单行散体者为笔。”阮元《文韵说》也说:“今人所便单行之文,极其奥折奔放者,乃古之笔,非古之文也。”[74]

章太炎对此评价:“《南史·任昉传》既以文才见知,时人云任笔沈诗。《徐陵传》:国家有大手笔,必命陵草之。详此诸证,则文即诗赋,笔即杂文,乃当时恒语。阮元之徒猥谓俪语为文,单语为笔。任昉、徐陵所作,可云非俪语邪?”[75]

任昉、徐陵都以笔驰名,而且他们的作品也有很多偶语,阮元却以散体者为笔,偶体者为文,差别颇多。当时人所谓的“笔”,本来其实与骈散没有直接关系,可以兼有骈散两体。《金楼子·立言》中说的“善为章奏”一类以骈体为笔。《金楼子·立言》中所谓的“善缉流略”一类也是以散体为笔。“善为章奏”或“善缉流略”都属于“文学”中的“笔”。

【注释】

[1]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71页。

[2]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中国文学理论史》,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

[3]李贵生:《传统的终结——清代扬州学派文论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4页。

[4][清]阮元:《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273页。

[5]杨树达:《论语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05页。

[6][清]阮元:《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738页。

[7][清]阮元:《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738页。

[8][清]阮元:《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738页。

[9][清]阮元:《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738页。

[10][清]阮元:《四六丛话后序》,载孙梅《四六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11][清]阮元:《四六丛话后序》,载孙梅《四六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12][清]阮元:《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8页。

[13][梁]萧统:《昭明文选》,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页。

[14]参考卿磊、谢谦:《“沉思翰藻”锥指——兼论阮元释义同萧统原序之区别》,《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李亚:《论阮元“沉思翰藻”说对〈文选序〉的某些误读——以阮元、萧统对“文”的不同理解为着眼点》,《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5][清]阮元:《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页。

[16][清]阮元:《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8页。

[17][清]阮元:《与友人论古文书》,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10页。

[18][清]阮元:《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9页。

[19][清]阮元:《与友人论古文书》,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10页。

[20][清]阮元:《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页。

[21][清]阮元:《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9页。

[22]王章涛:《阮元年谱》,黄山书社,2003年版,第576页。

[23][清]阮元:《文言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5页。

[24][清]阮元:《文言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5页。

[25][清]阮元:《文言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5页。

[26][清]阮元:《文言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6页。

[27][清]阮元:《文言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6页。

[28][清]阮元:《数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6—607页。

[29][清]阮元:《数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7页。

[30][清]阮元:《名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7页。

[31][清]阮福:《学海堂文笔策问》,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709页。

[32]王章涛:《阮元年谱》,黄山书社,2003年版,第764—765页。

[33][清]阮福:《学海堂文笔策问》,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712页。

[34][清]阮福:《学海堂文笔策问》,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710—711页。

[35][清]阮福:《学海堂文笔策问》,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711—712页。

[36]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72页。

[37]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72页。

[38][清]阮福:《学海堂文笔策问》,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712页。

[39][清]阮元:《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9页。

[40][清]阮福:《学海堂文笔策问》,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713页。

[41][清]阮福:《学海堂文笔策问》,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715页。

[42][清]阮元:《文韵说》,载《研经室续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064页。

[43]李贵生:《传统的终结——清代扬州学派文论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0页。

[44][清]阮元:《文韵说》,载《研经室续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064页。

[45][清]阮元:《文韵说》,载《研经室续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064页。

[46][清]阮元:《文韵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064—1065页。

[47][清]阮元:《文韵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065页。

[48][清]阮元:《文韵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066页。

[49][清]方东树:《考槃集文录》,载《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9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50][清]阮元:《文言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5—606页。

[51][梁]萧绎撰,许逸民校笺:《金楼子校笺》,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页。

[52][梁]萧绎撰,许逸民校笺:《金楼子校笺》,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5页。

[53][梁]萧绎撰,许逸民校笺:《金楼子校笺》,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5页。

[54][梁]萧绎撰,许逸民校笺:《金楼子校笺》,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5页。

[55]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98页。

[56][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685页。

[57]章太炎,庞俊、郭诚永疏证:《国故论衡疏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47页。

[58][梁]刘勰:《文心雕龙》,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382页。

[59]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65页。

[60]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3页。

[61][清]阮元:《文韵说》,载《研经室续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064页。

[62][唐]姚思廉:《梁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687页。

[63][唐]姚思廉:《梁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479页。

[64][唐]姚思廉:《梁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431页。

[65]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10页。

[66]章太炎,庞俊、郭诚永疏证:《国故论衡疏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46页。

[67][清]刘天惠:《文笔考》,载赵所生、薛正兴编《中国历代书院志》(第13册),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68][清]阮福:《学海堂文笔策问》,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712页。

[69][清]阮元:《文言说》,载《研经室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605页。

[70][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891页

[71][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23页。

[72][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23页。

[73]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30页。

[74][清]阮元:《文韵说》,载《研经室续集》,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064页。

[75]章太炎,庞俊、郭诚永疏证:《国故论衡疏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