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独特的人文环境

一、扬州独特的人文环境

扬州素来被誉为淮左名都、东南重镇。阮元日后所提出的很多学说都与他从小到大成长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清代的各种官书史志均记载阮元为江苏仪征人,但实际上阮元是江苏扬州人。阮元的诸生及弟子合撰的《雷塘庵主弟子记》对阮元祖上的籍贯变迁有着清晰的记载,阮元自己考究自己的籍贯也说:“元旦通籍仪征而已,实扬州郡城北湖人也。元家在北湖九龙岗,族姊夫焦里堂孝廉家在黄玨桥,相隔一湖,幼同学,往来湖中者屡矣。”[2]据焦循云:“北湖阮氏自阮文广,始迁居公道桥。”[3]

隋唐以来,扬州就逐渐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清初虽遭战乱破坏一度萧条,但是很快就恢复了,甚至比以前还要繁盛。阮元数次描绘过他出生成长的故乡扬州城,阮元为李斗的《杨州画舫录》撰序,云:“扬州府治在江、淮间,土沃风淳,会达殷振,翠华南巡,恩泽稠叠,士日以文,民日以富。”[4]扬州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对学风、士风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清代前期,著名学者如高翔、厉鹗、惠栋、全祖望和戴震等,都曾在扬州任幕僚。还有一些学者如袁枚等都曾久居扬州或在扬州待过一段时间。众多学者汇聚扬州著述讲学,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阮元幼年和青少年时代一直生活在这样好的文化氛围之中,从小就感受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和活跃的学术思想,这对于他思想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依循着故乡这种活跃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思想,使得他在日后重提了著名的“文笔说”。

阮元一向奉《昭明文选》为圭臬,这与扬州城内数十代以来学术文化的繁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扬州是“文选学”的发源地,由隋入唐的著名扬州学者曹宪,精研《文选》,收徒讲学,很为时人推崇。阮元从小浸润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为自己日后的考据以及文学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基础。嘉庆中期,阮元在其家庙西隋曹宪故宅地建楼5间,名曰“文选楼”,楼内供奉祭祀曹宪木主,又以曹宪弟子李善、魏模、公孙罗、魏景倩等木主配祀,内藏宋尤袤版本《文选》。

阮元曾撰《扬州隋文选楼铭》。同年阮元撰《南宋尤本文选卷首画像铭》,在里面写道:“萧选曹注,学传扬州。贞观之后,是有选楼。贵池宋本,刊板始尤。海内罕见,数帙仅留。”[5]阮元在使用的印鉴之中,有一为“家住扬州文选楼隋曹宪故里”[6],阮元崇奉文选之意昭然。

此外,文选楼作为一个文化象征,在阮元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阮元在岭南作《八念》组诗,第二首即为《雷塘庵》,其诗写道:“我念选楼下,廊深窗复深。诗书秋客意,金石古人心。自我闭门去,是谁凭槛吟。却留经诂在,聊复拟珠林。”[7]可见文选楼在阮元心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