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放疗

食管癌的放疗

对于食管癌,相信绝大多数的患者及家属首先想到的是手术切除,那么除了手术切除还有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吗?答案是肯定的。食管癌一般分为四期。Ⅰ期患者应行外科切除;Ⅱ、Ⅲ期可行外科切除,也可先放疗或化疗,或同时放化疗,再争取外科治疗或术后放化疗,以提高切除率和远期疗效;Ⅳ期患者以化疗和放疗为主,以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由于颈段食管解剖结构特殊,因此颈段食管癌一般采用单纯放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仅限于放疗失败者。

总而言之,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哪个分期的食管癌患者,都有可能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或者和其他治疗手段配合进行综合治疗。具体采用哪种治疗手段,还是要以专业的食管外科医师、放疗科医师和肿瘤内科医师的意见为主,从而获得最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深思熟虑决定放疗后,又要进行哪些工作呢?在前面章节我们已经对放疗的流程有了大致的了解,食管癌的放疗也不例外,“七大步”一步都不能少:就诊、体位固定、模拟定位、靶区勾画、计划设计、计划评估、治疗实施。接下来患者就要听从主管医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地前来治疗了。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放射治疗虽然不是“药”,但也会有相应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主要包括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肺炎等。放射性食管炎主要是因食管黏膜受到射线影响,出现充血、水肿、渗出及糜烂造成的,多发生在2~4周,表现为吞咽疼痛、进食困难,这些症状多在放疗结束后逐渐缓解。胸部位置的食管和气管伴行,放射性气管炎是由于气管受到射线损伤而出现的炎症反应,多表现为咳嗽咳痰,一般放疗结束后,待正常组织修复后,大多能恢复正常。放射性肺炎常发生在放疗开始后的1~3个月,可表现为低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放疗计划设计时,正常组织的剂量会严格限制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符合要求后,放疗计划才能实施。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比较低,即使出现,治疗后大多能好转,不必过于担心。多数患者无明显的全身反应或全身反应较轻,最常见的有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全身反应在合并化疗时更容易出现。如果患者出现了上述反应,不要恐慌,应及时找主管医师就诊咨询。

另外,在放疗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饮食方面,放疗期间食物尽量软烂。尤其应注意的是,当进食出现梗阻感时,不要强行吞咽,否则会刺激局部癌组织出血,极其危险。放疗结束后半年内不能食用粗糙或坚硬的食物,以防划破食管,加重损伤。皮肤表面标记线非常重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保持清晰,勿用水用力清洗,如果颜色变淡,应请医师补深。放疗结束后,有些患者可能还会有虚弱和疲劳感,应注意加强营养,多休息,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正常功能的恢复。放疗结束后不要忘记联系主管医师进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