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瘤的放疗

骨转移瘤的放疗

很多患者认为肿瘤发生了骨转移就离死亡不远了,没有治疗的必要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要正确地认识骨转移瘤,从疾病本身讲,即便确诊了骨转移瘤,目前针对原发肿瘤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多,继续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另外,针对骨转移病灶的治疗方案,可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运用药物、放疗、微创介入、手术等治疗手段,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即便是脊髓受压瘫痪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也有恢复行走能力的可能。下面来看一下骨转移瘤有哪些治疗方式。

与其他肿瘤不同,手术并不是骨转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在骨转移瘤的综合治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针对承重骨如脊柱、股骨、骨盆发生的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有确切的疗效。药物治疗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抑制骨破坏、促进骨质钙化的药物,包括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另一类为止痛药,主要作用为缓解疼痛症状,止痛药需要根据医师的要求定时定量服用,痛时吃药、不痛不吃的按需服药方式是不对的。

放疗是骨转移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对骨转移瘤的止痛效果非常明确,可使疼痛的缓解率达到80%~90%,能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另外,放疗在减轻疼痛的同时,可杀灭肿瘤细胞,可明显减少病理性骨折、截瘫等与骨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一般情况下,对于骨转移病灶部位数量较少的患者,若出现疼痛、脊髓或神经受压,或者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较高,均可进行放疗。如果全身多发骨转移,应以全身治疗为主,对于骨转移比较严重的部位可以加用放疗,以改善局部症状。对于以成骨性病变为主的全身多发骨转移,放射性核素治疗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将药物注射入体内后,药物会浓聚在骨转移病灶部位,并产生射线对病灶进行照射,达到缓解疼痛、杀伤肿瘤细胞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国内常用的放射性药物包括89Sr和153Sm-EDTMP。

骨转移瘤的放疗流程同原发肿瘤类似,同样需要“七步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骨转移瘤的患者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所以放疗期间要注意安全,避免过度活动,起卧速度要慢,防止局部受力不均导致意外发生,疼痛部位动作要缓慢或者是采取制动。对于椎体转移瘤的患者,建议睡硬板床,根据部位加用颈托或者腰托,骨盆或下肢骨转移瘤的患者要尽量减少站立、下蹲的时间。

除了骨转移瘤本身所导致的症状外,放疗期间也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可能出现骨转移部位的疼痛加重,主要表现为酸胀感伴有疼痛,这是因受照射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组织积聚造成的,放疗结束后疼痛会逐步减轻直至消失。由于骨转移的部位多样化,可能会出现邻近正常组织的损伤,比如肋骨转移瘤治疗中可能出现照射部位皮肤损伤、颅骨转移瘤治疗可能脱发等。因为骨转移瘤的放疗剂量相对比较低,这些损伤出现的概率较小,即便出现,放疗结束后大都能恢复正常。一旦发生骨转移,说明肿瘤已经到了相对比较晚的分期,所以放疗后仍需要积极地进行原发肿瘤的治疗,仍然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疗效,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