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放疗
肝癌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手术、介入、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手术是治疗任何一种肿瘤首先想到的方法,但手术并不适合于所有的肝癌。根据目前的治疗指南,手术仅适用于一般状况及肝功能较好、肿瘤范围比较局限的患者。
介入治疗的原理是通过专门的“针”在肿瘤内插入电极产生高温,或者通过导管注射化疗药物或酒精,从而达到“烫死”“毒死”“醉死”肿瘤的目的。
药物治疗通过静脉给药、口服和介入动脉给药的方式将药物输入人体或直接输入肿瘤当中,以此来杀灭肿瘤、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期。
对于肝癌的治疗而言,一般单一治疗很难达到较好的疗效,因此常需要联合多种治疗方法,或在不断复查及持续监测过程中调整治疗方案,才能使患者获益最大。
放射治疗在肝癌治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不如传统观念认为的放疗只适用于晚期肿瘤。随着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不能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早期肝癌患者采用根治性精准放疗可取得与手术相当的效果,并且对肝脏损伤较小。精准放疗无须麻醉、无须缝合伤口,对于身体虚弱,有基础性疾病的肝癌患者来说,放疗是一种非常合适的选择。另外,对于晚期肝癌静脉癌栓、转移性疾病,放疗也能起到减缓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提到肝癌的放疗,就不能不说早期肝癌的必杀神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肺癌一节中,我们已经认识过该“神器”了,这里不再赘述。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只采用SBRT法治疗早期肝癌的效果与单纯手术治疗类似。因此,SBRT可作为无法手术的早期肝癌患者较优的治疗方法。对于其他治疗失败后致肿瘤复发或者对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欠佳的患者,SBRT可作为补救性治疗措施。
下图为一例经过SBRT后的早期肝癌患者的MRI图像。患者为70岁女性,有肝癌家族史,体检发现肝脏占位,穿刺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由于其存在尿毒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基础疾病,不适合手术,所以接受了SBRT根治性放疗。左图为放疗前图像,红圈内为肿瘤,直径为3厘米,右图为放疗后1年,原部位的肿瘤已消失,放疗区域仅存在小范围的疤痕。
肝癌放疗与其他肿瘤放疗一样,“七大步”一步都不能少。放疗效果虽好,但也不可避免地对肿瘤周围的肝组织造成损伤。因此,放疗期间,应密切注意是否出现肝区不适、隐痛、食欲减退、厌油等,必要时可以配合肝功能检查。此外,若肝脏肿瘤紧邻胃肠道,除了放射性肝损伤外,放射性胃肠道损伤也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恶心、消化不良、腹胀等,极个别严重者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因此,一旦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告知医师,以便及时积极地对症治疗。就饮食而言,放疗期间应注意患者饮食清淡,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放疗结束后患者应定期复查,检查内容包括毒副反应监测和病情监测。一般在放疗结束后1周和1个月内,必须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明确是否出现放疗不良反应。此外,就病情监测而言,一般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需要复查影像学检查和AFP,以便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