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放疗

膀胱癌的放疗

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也是根据肿瘤的分期来决定的,若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可耐受手术,应首选手术切除。对于术后手术切缘不净(即有残留肿瘤)或仅进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放疗,可以明显地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对于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的患者而言,可考虑进行根治性放疗。此外,对于晚期膀胱癌患者,放疗是姑息性减症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措施。放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尿、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经放疗约90%的患者可达到减症效果,其中50%的患者其症状可完全缓解。

由于膀胱是空腔器官,其形态受尿量影响较为明显。因此,若要在放疗定位和每次治疗时维持膀胱的三维空间形态无明显变化,就必须使得膀胱的充盈状态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膀胱癌放疗采用真空垫固定体位,在定位时,需要空腹4~6小时,排空大小便后,饮水200~300毫升,后憋尿半小时或1小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饮水量和憋尿时间必须在治疗前定位和每次治疗时保持一致,剩余流程同其他肿瘤放疗相似。

膀胱上连肾脏、输尿管,下接尿道,其后方紧邻直肠,上方紧贴小肠,而且膀胱位于空间狭小的盆腔内,因此对于膀胱的放疗,最主要的放疗毒副反应是肠道和泌尿道损伤,可能出现下腹部不适、隐痛、大便性状轻度改变、尿频、尿不尽等症状。一般而言,症状比较轻微,休养数天后可自行缓解,若这些症状比较明显或加重,必须立即就医,咨询放疗科医师,及时接受相关治疗。放疗后最主要的注意事项就是定期随访,随访复查计划及后续治疗方案一般由泌尿外科、放疗科等相关科室医师一起制订,所以患者放疗结束后一定记得门诊就诊,咨询后续治疗及随访事宜。

下图为一例94岁膀胱癌患者单纯放疗前后的CT图像,红圈内为肿瘤所在位置。左图为放疗前,肿瘤直径为5厘米,就诊时患者存在持续血尿,疼痛等症状,由于年纪大,基础疾病较多,不适合手术,实施了单纯放疗;右图为放疗后1个月的图像,红圈内的肿瘤完全退缩,血尿、疼痛的症状也消失了。

【注释】

[1]肿瘤糖代谢降低表明肿瘤活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