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放疗
胰腺癌的治疗方案是根据其分期来决定的。对于可切除胰腺癌,同时患者一般状况较好时,可首选手术治疗。对于临界可切除或局部晚期的胰腺癌患者而言,可考虑首先进行放化疗或化疗,从而降低肿瘤负荷,使临界可切除或局部晚期胰腺癌降期至可切除胰腺癌,此后再进行手术,可提高手术的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
目前,在我国,放疗一般用于无法切除胰腺癌或术后复发胰腺癌的治疗。由于胰腺癌的治疗模式一般为联合多种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综合评判。此外,放疗除了可以局部控制肿瘤进展,若因肿瘤侵犯神经,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放疗比化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缓解率约为80%。
下图为一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PET-CT图像。该患者为61岁男性,因为腰背部酸痛至医院就诊,腹部PET-CT发现高代谢胰腺肿块(左图白圈处为肿瘤所在位置,图像亮度代表肿瘤活性),直径为7厘米左右,穿刺病理明确为胰腺癌,因基础疾病较多,不耐受手术,给予放射治疗,放疗后疼痛明显缓解,结束放疗1年后复查,肿瘤明显缩小,PET-CT影像显示糖代谢降低[1](右图白圈处,直径为2厘米)。
由于胰腺肿瘤位置与胃肠道更接近,尤其是胰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复发病灶的位置可能与肠道紧密相贴,因此与其他肿瘤相比,发生胃肠道的放疗毒副反应的风险更高。若在治疗期间出现轻度的恶心、上腹部不适或隐痛等,在未影响生活、饮食、睡眠的情况下,可暂时不需要治疗,一般在治疗结束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但若出现明显的症状,则需要及时就诊,并向放疗科医师汇报情况,医师会根据病情予以相关的治疗,必要时可能会暂停放疗。
一例胰腺癌患者放疗前后PET-CT对比
就放疗期间饮食而言,由于胰腺癌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欠佳或食欲减退,因此可进食一些容易消化和能够提高食欲的食物,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若患者食欲不振,可考虑少食多餐。
放疗结束后最主要的观察指标还是是否有消化道不适症状:如是否出现腹痛、腹泻,大便是否有黏液或渗液排出,以及是否便血等。若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诊放疗科,进行必要的治疗。同时,由于胰腺癌治疗模式一般需要联合多种治疗方法,因此在放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其他系统治疗,如化疗等。建议患者在放疗结束后,可再次就诊放疗科或肿瘤科,根据医师指导,制订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