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挑战自我 追求梦想

后 记 挑战自我 追求梦想

2008年2月20日14:30是令我终身难忘的时刻——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雄伟的Wills Memorial Building中的Great Hall,Brenda Hale校长颁发博士学位证书并授予我博士头衔。

回想起自己从小到大,无论在学习工作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自认为自己一直都是一个热情、善良、正直、阳光的人,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梦想的人,是一个从不惧怕困难、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挑战自我的人。在此,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正因为他们对我的严格教育和关爱,使我具有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特质。

2001年9月,人到中年,正值自己的事业呈上升阶段之际,为了挑战自我、更进一步完善自我,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为国家效力,我放弃国内安逸、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地踏上赴英伦求学之路。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终于,我开心地笑了,我成功了(对我自己而言)。在此,我要感谢我的丈夫、儿子及所有家庭成员,他们不顾自己情感的缺失,给了我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导师Marianne Hester教授,她把我引进了一个对于我来说属全新的研究领域,并给我鼓励和支持。

回想六年的英伦求学之路,虽然布满荆棘,但是也充满着快乐,收获着成绩。首先,六年间,笔者分别获得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次,海外的求学,拓开了我的视野,使我得以站在全球视角的高度来研究相关问题。再则,六年的学习与研究,历练了我,我非常珍惜在英伦的学习、研究、汇报、讨论、答辩、会议、发言、打工、电视新闻、文化、风土人情、交流等等一切经历与感受。

回首往事,心潮澎湃,如此色彩斑斓的留学经历驱使我萌生撰写这部专著的冲动,渴望将自己在海外亲历研究与思考的点点滴滴融入作品中,以飨读者,为研究家庭暴力问题做点贡献。

众所周知,家庭暴力是亵渎人类文明的众多恶行之一,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今天迅猛发展的中国,它正影响着夫妻生活、和谐家庭的构建,乃至影响我们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此,我们不能忽视。特别是笔者这项研究结果充分揭示中国夫妻间发生精神家庭暴力的情况,这种暴力为什么和怎样发生在他们之间。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影响夫妇使用/经历精神家庭暴力行为。许多发生在夫妻间的词语和非词语虐待行为也许不被大家重视,或许被视为属家庭冲突中的“常规”,如辱骂、无交流。但恰是这样的行为,严重伤害着您最亲近的人——伴侣,影响着家庭和谐。

西方家庭暴力的研究已走过30多个春秋,无论是研究理论,还是研究方法,西方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我们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不过才十多年。追溯历史,西方‘家庭暴力’术语替代中国传统‘吵架’和‘打架’等术语发生于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妇女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的召开。在2001年中国婚姻法中,禁止家庭暴力的条款首次出现。由此可见,这项研究在中国是一项比较新的研究。虽然10年的研究结果证明中国研究家庭暴力成绩斐然,但我们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还不够严谨和规范,从而影响研究结果。例如:关于“精神家庭暴力多发生于知识分子家庭,身体暴力则多发生于非知识分子家庭”的观点,在国内这一领域比较盛行,在许多学术期刊与学术讨论及媒体报道上随处可见,但事实上较缺乏实际数据支持。笔者的这项实证研究有别过往研究,它较为具体地探究了夫妻双方使用/经历精神暴力行为的情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完成这项研究,一些新的认知被发现,也许能给大家新的启示,有助未来研究的发展。

由于这项研究是笔者研究家庭暴力生涯的开始,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专家与读者指正。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研究家庭暴力事业。为追求家庭与社会和谐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建美好的明天!

最后,笔者由衷地感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领导对这部书出版给予的深切关心、大力支持与经济资助。

作者    

2011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