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曲艺史话》简介
《四川曲艺史话》这本书是由四川曲艺史话创作的,《四川曲艺史话》共有38章节
1
四川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抢救保护工程
四川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抢救保护工程 总编辑委员会 顾 问:冯元蔚 总 主编:黄新初 常务副总主编:侯雄飞 黄启国 副总主编:朱丹枫 杨茂成 陈黔鲁 编 委:(按...
2
出版说明
出版说明 蒋守文先生,国家二级编剧。生于1941年,1957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进入成都市中药材公司下属中药铺当店员。1962年,经朋友介绍,调到“成...
3
总 序
总 序 黄启国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它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传承着民族的情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四...
4
第一章 鸿爪留痕
第一章 鸿爪留痕 曲艺,是以说唱及写意表演叙述故事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1) “曲艺”一词原指“小小技术,若医卜之属也”(《礼记·疏》),元稹诗“曲艺争工巧,...
5
第一节 击鼓俑与击壤歌
第一节 击鼓俑与击壤歌 汉代的四川“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文化也迅速发展到一个高峰,赶上了先进地区,成为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7)文翁兴学,使四川文...
6
第二节 唐玄宗汉州听“变文”
第二节 唐玄宗汉州听“变文” 唐代四川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政治上也比较安定,故有“时号扬、益,俱为重藩,左右皇都”之说。 (17) 北方每遇战乱,封建王...
7
第三节 宋代成都的一次“相声大赛”
第三节 宋代成都的一次“相声大赛” 宋代,对于中国曲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是中国曲艺成熟的时代。四川亦然。 随着唐王朝的结束,旧的防市制的崩溃,商品经济...
8
第四节 杨升庵与李青霞
第四节 杨升庵与李青霞 “杨升庵与李青霞”这个标题,也许使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杨升庵大家都知道,四川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杨慎,字用修,号升庵,...
9
第二章 百川汇融
第二章 百川汇融 对四川曲艺而言,清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它承前启后,奠定了四川曲艺发展的坚实基础。今天,我们在四川曲艺舞台能见到的和能知道的曲艺品种,绝大部...
10
第一节 移民土著共兴川
第一节 移民土著共兴川 文前说过,目前在四川曲艺舞台上能见到和能知道的曲艺曲种,绝大部分为清代形成或由川外传入,何以如此呢?这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要弄清...
11
第二节 “新年杂耍遍蓉城”
第二节 “新年杂耍遍蓉城” 在清代,不仅四川,即在全国都还没有用“曲艺”一词作为民间说唱艺术的总称,各地称谓相当复杂。在四川则有“游玩杂耍”、“杂耍”、“杂技”...
12
第三章 盛中寓衰
第三章 盛中寓衰 1911年四川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继而引发了全国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彻底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建立了民国。从上世...
13
第一节 曾经群“芳”艳曲坛
第一节 曾经群“芳”艳曲坛 上世纪20年代后到40年代初,四川曲艺在清代繁盛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全川曲艺艺人纷纷建立各种会...
14
第二节 萧条市井说艰难
第二节 萧条市井说艰难 因篇幅所限,在上节里只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曲艺界十余位领军人物作了一个十分简要的介绍。在当时,曾为四川曲艺发展传承作出不同贡献的当然不...
15
第四章 战地黄花
第四章 战地黄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时光已流逝了半个多世纪,这场战争也早已进入了历史教科书,进入了历史博物馆,但是,历史岂能忘记! 1937年7月7日,...
16
第一节 位卑未敢忘忧国
第一节 位卑未敢忘忧国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神州大地顿时一片血雨腥风。 “怒发冲冠”,“壮怀激烈”。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
17
第二节 川陕苏区唱新曲
第二节 川陕苏区唱新曲 川陕苏区,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它地处四川、陕西两省交界的大巴山和米仓山脉,深...
18
第五章 凤凰涅
第五章 凤凰涅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唱着《东方...
19
第一节 弦歌声声庆解放
第一节 弦歌声声庆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隆隆的建国礼炮声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挥戈南下,渡长江、越大别,所向披...
20
第二节 四川曲艺说辉煌
第二节 四川曲艺说辉煌 20世纪50年代,随着全川各地人民政府的建立,文化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当时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民间艺术,对四川曲艺采取了一系列保护...
21
第六章 曲种简说
第六章 曲种简说 作为民间艺术之一的四川曲艺,以其历史悠久,蕴藏丰厚,曲种众多,音乐、曲目十分丰富等特点著称于世,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大群众,尤其是平民百姓,...
22
第一节 本地曲种
第一节 本地曲种...
23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即“清音”。新中国成立后,为区别其他省份所流行的同源曲种,如“安徽清音”、“山东清音”、“江西清音”等,突出其地方文化特色而冠以“四川”二...
24
四川扬琴
四川扬琴 “四川扬琴”过去称“洋琴”,系因主要伴奏乐器“洋琴”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易“洋”为“扬”,并冠以省名而成今名。 此琴冠以“洋”字,说明是外来乐器,故清...
25
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即“道情”(亦写作“道琴”),因所唱内容而得名。元燕南芝奄《唱论》说:“三教所唱,各有所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理。”清李调元《雨村...
26
四川评书(附:故事)
四川评书(附:故事) “评书”即“平话”,《永乐大典》所说的:“皆优人以前代轶事敷衍成文而口说之。”“平话”流行全国各地,四川尤甚。四川乃茶的故乡,茶馆特多,因...
27
四川金钱板与四川荷叶
四川金钱板与四川荷叶 “金钱板”与“荷叶”这两个曲种,它的产生形成都与“川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它们的主要部分——唱腔——基本上是源于“川剧高腔”音乐,...
28
四川花鼓与四川连箫
四川花鼓与四川连箫 “四川花鼓”系以锣鼓伴奏演唱故事,并辅之抛刀掷棒等杂耍表演的曲种,亦称“飞刀花鼓”。主要流行于四川汉族地区的城镇乡村,川内边远的民族杂居的部...
29
谐剧(附:方言诗朗诵)与四川方言相声
谐剧(附:方言诗朗诵)与四川方言相声 “谐剧”与“四川方言相声”均是在抗战时期,出现在四川的两个新兴曲种。然而它们的发展和结局却大不一样,一个(谐剧)由“孤军奋...
30
四川盘子与四川车灯
四川盘子与四川车灯 “四川盘子”和“四川车灯”是四川曲艺中既古老又年轻的两个曲种。说它古老,是指它的母体“打盏儿”与“车车灯”,这两种民间艺术形式,清初后便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