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一、养殖品种、结构

我国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水域。四大海域有海洋生物3 000多种,其中可捕捞、养殖的鱼类有1 694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150多种。四大海域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和滩涂面积有12万平方千米,潮间带面积2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加上岛屿岸线1.4万千米,共3.2万多千米,可供捕捞和养殖生产的渔场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目前,滩涂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2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利用率仅为0.5%,海水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是解决我国未来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我国养殖品种增多,据初步统计,目前海水养殖的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等品种有70多种,纳入统计体系的主要种类如表3-1所示。

据《中国渔业年鉴(2013)》资料,2012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达到1 643.810 5万吨,占海水产品产量的54.19%,2011年这一比值为53.35%。其中,2012年海水养殖的鱼类产量102.839 9万吨,甲壳类产量124.954 4万吨,贝类产量1 208.439 3万吨,藻类产量176.468 4万吨,其他类31.107 5万吨,2011年、2012年养殖产量中贝类、藻类所占比重合计达到84%。从养殖面积来看,这两年贝类的养殖面积所占比重接近70%,这充分说明我国海水养殖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以养殖贝类、藻类为主。具体内容见表3-2。

表3-1 我国海水养殖的种类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3)。

表3-2 2008~2012年我国海水养殖的品种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3)。

二、养殖面积

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海水养殖的产量也超过了海洋捕捞的产量,成为海洋渔业产量的主要来源。海水养殖需要投入一定的海域,海水可养殖面积也与海水养殖的产量密切相关。从以下各表中可以观察到我国海水养殖的海域面积投入状况。

1.海水养殖面积的总体概况

近几年来,我国海水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从1999年的1 094千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2 180.927千公顷,原因主要在于产量分布不均导致低值产品必须扩大养殖范围,所以即使是在1993年大规模暴发养殖病害时,我国也未能抑制养殖面积的增长。表3-3反映了1999年以来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变化的情况。

表3-3 1999~2012年海水养殖面积 单位:千公顷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00~2013)。

2.海水养殖的水域分布

从便于统计的角度,按水域划分,海水养殖业分为海上养殖、滩涂养殖、其他养殖。这里所说的海上养殖是指在低潮位线以下从事海水养殖生产活动,滩涂养殖是指在潮间带间从事海水养殖生产活动,其他养殖是指在高潮位线以上从事海水养殖生产活动。表3-4反映了2011~2012年海水养殖面积的增长变化情况。2012年海水养殖面积增长了75 545公顷,其中主要是海上养殖面积增加,海上养殖面积达到1 216.714公顷,占全部养殖面积的55%。从养殖方式来看,导致养殖面积增加的主要是普通网箱养殖与工厂化养殖,其中普通网箱养殖从2011年的21 180.352平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39 831.261平方米,增长率为88%;工厂化养殖从2011年的14 904.654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19 243.855立方米,增长率近30%。

表3-4 2011~2012年海水养殖面积 单位:千公顷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3)。

3.海水养殖的省域分布

由于海水养殖业的区位要求,我国海水养殖大部分选择在近岸水域,并主要是滩涂养殖和港湾养殖,主要产地布局在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但沿海各省份发展参差不齐,浙江、江苏、广东的海水养殖面积逐年降低,如江苏的养殖面积由2011年的201.073千公顷降低到2012年的199.352千公顷,浙江的养殖面积由2011年的90.839千公顷降低到2012年的89.747千公顷,广东的养殖面积由2011年的203.410千公顷降低到2012年的201.834千公顷。而山东、辽宁的养殖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如山东的养殖面积由2011年的512.126千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523.705千公顷,增加了11.579千公顷;辽宁的养殖面积由2011年的751.387千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813.035千公顷,增加了61.648千公顷。

表3-5 沿海各省份海水养殖面积变化情况 单位:千公顷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08、2013)。

从表3-5的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的海水养殖面积在全国居于首位,2007年占到了全国总面积的30.5%,将近1/3。2011年、2012年山东的海水养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4。且山东的海水养殖面积增长绝对值居于全国前列,相对增速也处于全国前几位。这充分证明了山东省海水养殖业在全国的龙头地位。

再从沿海各省份的具体养殖水域来看(表3-6),辽宁的海上养殖面积最大,为611.668千公顷,占全国海上养殖总面积的50.3%,其次是山东,占全国海上养殖总面积的25.6%。山东的滩涂养殖面积最大,为191.405千公顷,占全国滩涂养殖面积的27.7%,其次是江苏和辽宁,占全国滩涂养殖总面积近19%。从集约化养殖方式的省份分布来看,山东的优势比较明显,该省深水网箱养殖几乎占到全国这一养殖方式的50%,工厂化养殖占到全国这一养殖方式的37%。福建的普通网箱养殖面积达到5 660 178平方米,占全国这一养殖方式的74%。山东的普通网箱养殖面积为5 505 834平方米,占全国这一养殖方式的13.8%。

表3-6 2012年沿海省份海水养殖的内在结构 单位:千公顷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3)。

三、养殖产量

随着科技进步,我国海水养殖业从小到大,由单一品种到多品种,并逐渐向设施渔业、海洋农牧化的方向发展,海水养殖产量已由1999年的974.298 5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1 643.810 5万吨。表3-7显示了1999~2012年我国海水养殖业产量增长情况。

表3-7 1999~2012年海水养殖产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00~2013)。

从养殖水域来看(表3-8),海水养殖业产量主要来自于低潮位线以下海上养殖。2012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达到1 643.810 5万吨,其中55%来自于海上养殖,滩涂养殖占34%。山东的海水养殖产量为436.244 3万吨,占当年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26.5%;福建的海水养殖产量为332.659 5万吨,占当年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20.2%。山东的海水养殖中近70%来自于低潮位线以下海上养殖,福建的这一比重为63%,这说明我国海水养殖业产业高度相对较低。天津的海水养殖业主要来自于海珍品的养殖。

表3-8 2012年按养殖水域划分的海水养殖产量 单位:万吨

(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3)。

从养殖方式来看(表3-9),我国海水养殖主要是筏式养殖与底播养殖。2012年筏式养殖达到453.727 1万吨,占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27.6%;底播养殖达到440.904 6万吨,占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26.8%。由于海水养殖业的区位特征与自然条件要求,各省份采取多种养殖方式。山东省海水养殖业中通过底播养殖方式获得的产量是170.676 8万吨,占该省海水养殖总产量的39.1%;通过筏式养殖方式获得的产量是150.371 0万吨,占该省海水养殖总产量的34.5%。福建省通过筏式养殖方式获得的产量是114.577 6万吨,占该省海水养殖总产量的34.4%。广东省通过池塘养殖方式获得的产量是51.152 5万吨,占该省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8.6%。辽宁省通过底播养殖方式获得的产量是99.828 1万吨,占该省海水养殖总产量的37.9%。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对于沿海各省份海水养殖业的贡献微乎其微。

表3-9 2012年按养殖方式划分的海水养殖产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3)。

从养殖品种的产量来看,虽然我国海水养殖品种的总量均表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从内在结构可以发现,我国海水养殖业产量主要来自于贝类和藻类。表3-10的统计数据显示了这一业态。其中,贝类在海水养殖总产量中比重基本上保持在75%左右,藻类占10%的水平。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的鱼类、甲壳类比重一直徘徊在5%~6%的水平上。海参等海珍品所占比重不到2%,2011年为27.652 4万吨,2012年为31.107 5万吨。

表3-10 2008~2013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表 单位:万吨

(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09~2013)。

四、养殖产值

单从产量这个指标还不足以完整地表明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产出,还应该计算海水养殖业的总产值,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加以考虑。随着海水养殖业发展,海水养殖量在我国水产品养殖总量中占比稳定在40%左右,并保持年均5%~8%的增长速度。海水养殖业的产值:2003年为733.75亿元,2004年为797.37亿元,2005年为941.95亿元,2006年为965.71亿元,2008年为1 263.37亿元,2010年为1 650.60亿元,2011年为1 931.36亿元,2012年为2 264.5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5%。表3-11反映了2011年、2012年的海水养殖业的产值与增加值的变化情况。

表3-11 2011~2012年海水养殖产值与增加值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3)。

再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海水养殖产值占当年渔业经济总产值的13.1%,占渔业产值的25%,这两个指标在2007年的数值分别是11.1%、21.3%。2012年海洋捕捞产值占当年渔业经济总产值的9.9%,占渔业产值的18.9%,2007年海洋捕捞产值占当年渔业经济总产值的10.18%,占渔业产值的19.6%。这说明,海水养殖业在海洋渔业中绝对规模、相对规模稳步增长,产业地位逐步提升,海水养殖业产值在绝对量与相对量上都已经超过了海洋捕捞业,成为海洋渔业中的主导力量。

从沿海各省份的海水养殖业的产值来看(表3-12),2012年山东省海水养殖业的产值达到655.607 0亿元,居第一位,占全国海水养殖业总产值的28.95%。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产值为436.471 583亿元,居第二位,占全国海水养殖业总产值的19.27%。从产业增加值来看,2012年山东省海水养殖业增加值达到399.920 3亿元,居第一位,占全国海水养殖业增加值的30.57%。福建省的这一比重为18.65%,居第二位。

表3-12 2012年沿海各省份海水养殖业产值 单位:亿元

(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