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视觉 百年中国影像研究》简介
《性别与视觉 百年中国影像研究》这本书是由.王政,吕新雨编著创作的,《性别与视觉 百年中国影像研究》共有86章节
1
丛书总序
终于可以为这套丛书写一个总序了。 从2000—2001年我第一次赴美国访学期间就着手酝酿,到今天出版在即,这一套丛书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也遭遇了种种困难。从寻找有...
2
序言
2011年12月16日至19日,由复旦大学-密歇根大学社会性别研究所、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基地、海外中华妇女学学会、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中心联合举...
3
目录
目 录 丛书总序 序言 第一辑 历史追踪:被看见的女性 别树一帜?——《点石斋画报》对中外战争中的女兵女将的塑造 一、《画报》中的巾帼英雄 二、抽象与改编:配图...
4
第一辑 历史追踪:被看见的女性
...
5
别树一帜?——《点石斋画报》对中外战争中的女兵女将的塑造
贾 甄[1] “巾帼英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女性题材当中,是颇为“特别”的一类。这些身手不凡、性格鲜明的女英雄,与众多受到礼教严格规范却可以通过诗文创作闻名...
6
一、《画报》中的巾帼英雄
《画报》当中,最常见女性涉及暴力的题材是家庭暴力,偶尔也有女性参与的犯罪活动和聚众闹事的题材。女性士兵题材的数量则凤毛麟角,其中可以认为是与抗击外国侵略者战争直...
7
二、抽象与改编:配图文字与女英雄图像
由于《画报》从创刊即采用图文搭配的形式,对其中任何一方的研究都无法完全脱离对另外一方的参照。就特定作品而言,图像可能是最富视觉趣味的场面描绘,而文字则为单一图画...
8
三、社会情境下的个案:《画报》杜撰的女将领
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穆尔维分析好莱坞情节剧的时候认为,观众可以将个人带入影片主角的视角和体验,“与屏幕和镜子的外来的相似性相当不同(例如,在人形的周围加...
9
结论
通过分析《画报》中先后完成于1885—1895年10年间的四幅参与中外战争的女兵女将图像,本文认为供职于《画报》的作者熟悉古代文史典故,他们挪用古代的典范,糅合...
10
妓女的“他(她)者”:20世纪初期中国的民国妇女及其能见度和性征
季家珍[57] 照片对理解早期的中华民国来说十分关键。20世纪初,随着这一新媒介的充分本土化,不仅带来了视觉文化的转变,更产生了新的社会实践和新的社会性模式(n...
11
一、摄影肖像的文本语境
《妇女时报》的发行人狄葆贤最初是在其《小说时报》杂志上刊载女子照片。他于1909年——《妇女时报》创办于两年之后——创办这份杂志时,这类杂志惯例已是开篇刊登几幅...
12
二、摄影肖像的视觉语境
《妇女时报》上的肖像必须是吸引眼球的,不只要吸引刊物的直接受众,还要与民国早期视觉市场上的妓女照片相竞争。19世纪末,妓女是在刊物上登出自己照片的首类妇女。到《...
13
三、摄影肖像的社会语境
民国妇女与妓女照片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它们如何表现妇女,而在于产生它们的物质境况。这些境况大大揭示了民国早期的社会实践和性别实践。 《妇女时报》的编辑包天笑在其回...
14
四、中国女飞行家张侠魂女士的照片
笔者尝试还原潜藏在一位民国妇女仅存照片中的个人历史,以此来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考察这幅照片本身,把它视为一个关于其自身的视觉文本,并在更广阔的视觉、文本领域(《...
15
高尚娱乐?——《玲珑》中的裸体图像、视觉再现与编辑决策
孙丽莹[71] 裸体的视觉再现从文艺复兴时期起便是西方艺术的核心主题之一,而中国的情况却与此迥异。虽然人体再现的主题早已出现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春宫画上,但这一主题...
16
一、增进妇女优美生活,提高社会高尚娱乐:《玲珑》的出版、发行及编辑
一份存世至今的期刊,不仅以其物质性展示存在的价值,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期刊内容、编辑风格、出版发行方式、编者-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互动,及期刊赖以生存的历史语境...
17
二、《玲珑》中的裸体图像:视觉再现与编辑决策
画报编排是图像与文字交缠组合的艺术。较之纯文字读物,画报对教育程度的要求较低,却更具视觉冲击力与娱乐性,因而为更广大的读者群体所接受。晚清民初的文人就已认识到:...
18
结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玲珑》图画杂志的编辑群、读者群、出版目标以及裸体图像(主要是摄影)在杂志中的出现方式与编辑策略。经过爬梳编辑群的背景资料,本文认为杂志推重的编辑...
19
“美名”抑或“污名”?——近代上海的女性卷烟消费
皇甫秋实 贾钦涵[122]...
20
一、前言
1.上海与卷烟 说起卷烟,就不能不提到上海,因为上海是中国近代卷烟生产的中心。早在1880年代,从东南亚进口的手工卷烟和雪茄(俗称吕宋烟)就已经在上海的商人当中...
21
二、卷烟广告中性别图景的嬗变
1.月份牌上“被消费的女主角” 当报刊广告还局限于文字说明和实物插画的形式时,上海的卷烟公司就已经另辟蹊径,以彩色图像的强烈视觉效果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1910...
22
三、利益驱动下对女性卷烟消费的“美名化”
1930年代,上海卷烟业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华商卷烟厂极度衰落之类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其中所论及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首先,经济危机造成消费者的购买力普遍下降...
23
四、经济压力下对女性卷烟消费的“污名化”
从19世纪末卷烟刚登陆中国开始,对吸食卷烟的批评也随之而起。正如班凯乐在Golden-Silk Smoke中所论述的那样,20世纪初,当口衔卷烟的女性越来越频繁...
24
五、结语
英国学者弗兰克·莫特曾指出,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20世纪后半期“商业社会表现出在两性关系上不知所措”[227]。其实,这一情况早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
25
第二辑 社会主义遗产与性别
...
26
女权寻踪——陈波儿与中国社会主义电影范式的创立
王 政[1] 文学文化研究领域在过去20多年里生产出不少关于新中国17年电影的研究,其中不乏关注社会性别再表现问题的论著。这类基于对电影文本的解读的研究产生了“...
27
一、一颗左翼明星的升起
陈波儿(原名陈舜华)出生在潮州庵埠镇一个富商家庭,在享受优裕的物质生活和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因为生母妾的身份而感到社会的不公和女人的痛苦。少女时代便展现艺术...
28
二、女革命者的实践与开拓
陈波儿从女权主义立场出发去拥抱革命的历程中充满了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处处体现出她从自我消除精英特权开始来追求阶级平等理念的清醒意识。1939年9月的《妇女生活》杂...
29
三、开创社会主义电影范式
参加了革命的女权主义者随着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而进入国家各个部门,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留下了推进男女平等的历史印迹。陈波儿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个例子。1946年7月周...
30
四、成为社会主义电影范式的历史背景
从女英雄影片制作出来到成为社会主义电影的一种范式有其具体特定的历史因素,绝非水到渠成的自然进展。时空的具体性(historical contingency)使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