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湖泊水污染跨域治理的情况

第一节 国内湖泊水污染跨域治理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江河湖泊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尽管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水污染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许多江河、湖泊、水库及地下水的水质仍在下降。水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4年,太湖、巢湖和滇池等“三湖”被列入我国首批流域治理重点项目。[1]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将淮河、海河、辽河 (简称“三河”)、太湖、巢湖、滇池 (简称“三湖”)水污染防治列为国家“九五”时期重点污染防治工作,湖泊治理首次列入国家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九五”以来,国家对“三河”“三湖”治理高度重视,每个五年计划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太湖、巢湖、滇池都是跨越行政区划的湖泊,流域面积比较大,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快、城市密集、人口集中的区域。为治理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中央、省、市、县(市区)、乡镇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与预期目标还有差距,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这里从跨域治理的视角,分析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治理情况,以期为梁子湖水污染治理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