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

一、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

地方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往往对企业采取优待优惠的政策措施,容易忽视企业理应承担的环保责任。企业将利润最大化放在首位,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忽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发生破坏环境的行为。政府要明确企业的环保责任,企业要履行环保责任,成为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

(一) 进一步明确企业环保责任

政府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环保责任,让企业切实履行责任。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经常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把保护环境放在次要位置,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当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发生冲突时,不是选择保护环境,而是选择发展经济。有的地方政府得知企业过不了环境影响评价关后,不是要求企业进行整改或者放弃该项目,反而指示环境保护部门去上面做工作,要求对该企业网开一面。“招商引资”大潮中,地方政府对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也趋之若鹜,对企业采取庇护溺爱的态度。地方政府的这种态度与做法,使得企业轻视甚至逃脱环保责任。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尤其是资源环境压力大的地方,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宁可牺牲一点经济发展速度,也要提高发展质量,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决不能要“污染的GDP”,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二) 制定企业环保责任标准

企业无论大小,无论存在时间长短,都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不仅要保证在生产经营环节没有污染环境,所有废弃物都实现达标排放,而且要保证所生产经营的产品符合环保标准,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政府还可以规定,企业对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负有责任,应定期参加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开展的环保活动,有义务为保护周边环境作出努力。对拒不参加环保活动、不履行环保义务的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对其进行处罚。

(三) 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环境保护成本要占一定比例。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要增加,要接受相关政府部门的检查。对未能达标排放的企业,政府职能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整改; 整改不到位的,要勒令停产甚至关闭。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一旦发现企业违法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政府执法部门要迅速行动、严格执法,对企业进行罚款、处罚,要形成“守法成本低、违法成本高”的社会氛围,让企业不敢违法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