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几年,我国网络文学发展迅速。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达3.53亿,占网民总数的46.9%。截至2016年12月底,国内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提供的作品数量已高达1400余万种,并有日均超过1.5亿文字量的更新。而各层次作者也超过1300万,其中相对稳定的签约作者已接近60万人。而文学与影视的碰撞,促进了网络小说的影视剧改编,也成就了影视剧市场的繁荣。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年底,共有114部的各式网络IP 被购买影视改编版权;而2015年,根据网络IP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就达到31部,占全年播出网络电视剧总量的8.7%;截至2016年12月,国内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已出版实体图书6443本,改编电影939部,改编电视剧1056部,改编游戏511部,改编动漫440部。我国网络小说IP改编剧呈现“井喷”式增长。
然而,在这种“井喷式”增长的繁荣景象背后,虽然对网络小说IP 进行了深度开发和多重利用,以期创造出巨大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但是,要全面开发网络小说IP 的全产业链的运营能力,力图覆盖整个IP 的全生命周期的道路还任重道远。从网络小说IP改编剧市场需求来说,市场是有持续增长动力的,并且需求还在进一步地增加,但是满足需求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网络小说改编剧要进入到下一步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中,必须要在适度的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在生产端供给体系着重加强质量和效率,提升网络小说改编剧的要素生产力,从而避免过剩产能供给的数量增加。网络小说在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想象空间的无限放大和屏幕呈现的艺术局限性。网络小说因自身质量的差异化本身就存在不同的文化呈现问题,但多数畅销书都已经接受了市场的考验,留存下来的必定是具有一定人缘基础和反映社会现实的高质量作品,因而在改编中也会因精神需求的满足而要求更高。所以,单纯为经济效益,粗制滥造的改编剧必定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原作的编剧、改编、演员的选角、角色的演绎和理解都制约着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水平,原作与改编剧的差异问题也有待解决,甚至更直接体现在中国文化艺术作品要走出去,开辟西方文化市场,怎样展现一种新的、健康的,并有吸引力和代表性的东西,这成了未来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
针对这样的现状,基于数年来对国内外各式影视剧作品的追逐和探究,尤其是对我国网络小说IP改编剧的理解和认识,我决心整合作者团队收集、梳理的具体剧目的信息,以文字的形式探讨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供给侧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优秀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全产业的精品发展和生态发展略进绵力,帮助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本书主要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网络小说改编剧发展供给侧研究探讨;第二章,供给侧改革之“生存性”研究:网络小说IP剧“生成”与“生存”研究;第三章,供给侧改革之“经济性”研究:网络小说改编剧的跨界盈利与美学经济思考;第四章,供给侧改革之“发展性”研究:网络小说改编剧基于“形而上”的全产业链发展研究;第五章,供给侧改革之“价值性”研究:网络小说改编剧价值呈现与效果反思研究;第六章到第十章,则是以五部当下或曾经热门的网络小说IP剧进行实例研究,以具体实践来佐证本书的观点。
为避免与其他同类书籍同质化,本书在内容上作了很大的改变。例如,大规模削减理论内容,图片成为本书主要表现形式,而文字则是补充解释和思路阐述。如此组合,让本书更加简洁明了,也更加丰富和生动。
我相信,本书能够给读者提供其所需的相关知识,并帮助读者思考网络小说(IP)改编剧发展供给侧问题解决的方法,同时,也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提出意见,相互交流,以推动整个网络小说IP剧的全产业链和精品发展。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要感谢很多支持我并帮助我的朋友,是你们的支持与鼓励让我一直有动力完成这本书。谢谢!
特别说明:书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因为联系不上图片所有者,未经图片所有者许可便使用图片以丰富专著内容,为此表示遗憾。如若图片所有者需要支付稿酬,请通过出版社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