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志》与小说《诛仙》的差异与存在的不足
有人认为,《诛仙》小说面世后,好评如潮,也积累了一大批的粉丝。《青云志》播出后,收视率却是高开低走,大结局部分甚至跌破0.4,《诛仙》粉丝更是骂声一片,认为其毁掉了经典。豆瓣评分4.4,可见在绝大部分观众眼中,《青云志》都不算一部好剧。客观地说,虽然《诛仙》原著有虎头蛇尾之嫌,结局不如开篇精彩,但瑕不掩瑜,还是赞誉无数。原著与改编剧的反差如此大,一个优质IP 为何改编为电视剧却不尽如人意呢?
一些人认为《青云志》情节太过拖沓,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是《青云志》在改编过程中的根本性矛盾。电视剧以碧瑶为女一号(赵丽颖饰)。但在原著中,如果说碧瑶是女一号,却是值得商榷的。在原著中,只有六分之一的内容(第二部)以碧瑶为女主角,第二部结尾的碧瑶已是三魂七魄只剩一魄的濒死之人了,后面的故事中女一号实际上是陆雪琪。电视剧中既然碧瑶是女主角,按照编剧的理解,女主角必须全程在线,必须有足够多的出场次数和场景,必须与男主角互动最多。所以,为了让碧瑶的戏份更多,编剧就必须构造新的故事情节,来让张小凡和碧瑶的感情发展更加充实,必须在小说第二部结尾处的正魔大战来临前让女主角的戏份更饱满。所以前20集中,他们在渝都城这个原著中几乎没有的地方待了7、8集,又去炼血堂待了3、4集,加之其他原著中没有出现的零碎情节,真正符合小说剧情的剧集寥寥无几。
从电视剧的时长横向比较,《青云志》改编的时长也超过了一般的范围。《琅琊榜》174章92万字改编剧54集,金庸的《笑傲江湖》约100万字改编剧40集左右,《诛仙》前两部约45万字改编剧55集,比一般剧集长了一倍。当然,如果编剧功底够深,构思够精彩,能让整部剧浑然一体,能让自己写出的情节符合原著的核心思想,那也无可厚非。可问题就在于,编剧似乎偏离了原著。这就造成了两个非常致命的后果:第一,相对于原著,《青云志》没有了《诛仙》的灵魂——人的欲望、善的底线、凄美的爱情;第二,《原著》中的经典情节与场景涉及较少,情节单薄,人物形象不饱满。(1)《青云志》没了《诛仙》的灵魂——人性和爱情。
《诛仙》原著中肯定人的欲望的同时又恪守善的底线,展示正义与邪恶对立的矛盾,而在电视剧中,这种矛盾体现得不明显。炼血堂、万毒门这些著名的魔教门派早已被贴上了“邪”的标签,成为反派;同时,碧瑶、金瓶儿等魔教人物似乎早就与正派共弃前嫌了,青云门、天音寺众人见了他们并不拔剑相向,而是并肩战斗。要知道,金瓶儿可是原著中恶名赫赫的魔教三公子之一啊。正者恒正,邪者恒邪的特点,同样在苍松身上得到体现。原著中他不惜学习邪派功法,处心积虑地暗算道玄,叛出青云,是为了百年前的万剑一抱不平。虽然非常极端,却正好表现了其人性的多面性。而在电视剧中,苍松成了早就混入青云门的炼血堂奸细,这一角色设定彻底颠覆了原著中的人物设定,苍松会邪派武功、与青云为敌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而在他罪行暴露时说出的为万剑一不平更像是反派人物临死的血口喷人,因为万剑一除了不是掌门还是很受重用的,不是原著中大家认为的被处死。这样,苍松这个人物就完全平面化了。再说万剑一和道玄,原著中万剑一的故事是通过鬼王宗重要人物青龙和水月的回忆讲述的。青龙回忆了万剑一当年孤身一人杀进杀出魔教重地蛮荒圣殿的惊人之举,表现了对万剑一的敬畏与折服,同时不齿万毒门听闻万剑一死讯说出挫骨扬灰这样的恶毒话,但电视剧中则没有这一段。在“弑师”这件事上,原著中由于诛仙剑反噬,天成子入魔,道玄与万剑一遵从师命弑师却不便向青云弟子言明,万剑一成了牺牲品原本要被处死,却被道玄偷偷放过,最终隐姓埋名打扫祖师祠堂。电视剧中万剑一则是在天成子折损阳寿仙逝后被道玄派去祖师祠堂守护镇山之宝诛仙剑。原著在这里有两个冲突:第一,万剑一没有死在魔教刀下,却因为门规而只能苟且偷生,解构了传统的“大侠”;概念二、众人一致维护万剑一触碰了道玄这个掌门人的逆鳞,但他又出于本心救了万剑一的命,体现了人性善的一面。电视剧中,百年前的正魔大战中万剑一除了苍松口中的力挽狂澜外无任何作为,更是被幽姬所擒。大侠不存,冲突不再,魔教百余年来频频企图盗走诛仙剑,守护诛仙剑变成了重任在肩。至于善的底线,电视剧中表现得很少,这样,原著中作者着重展示的精髓荡然无存。
至于爱情,原著中碧瑶善良真诚,与张小凡共历生死因而刻骨铭心,小凡受到师门正邪不两立的教化不能接受又难以割舍。而陆雪琪则因为张小凡的处处维护而情根深种。而电视剧中,爱情似乎由经典变成了泛化,感情成了让观众索然无味的重头戏。碧瑶与小凡的爱情变成了幼时的救命之恩,而雪琪与小凡深埋于心的感情似乎也变成了陆雪琪的单恋;齐昊与田灵儿相爱的源起变成了一个误会,甚至连小环对张小凡的喜欢也不再是对鬼厉的。寥寥几集,就将原本干干净净清清楚楚的感情线,硬生生地弄出N 角恋,不仅加入了林惊羽、金瓶儿,甚至扯进了曾书书。碧瑶那边,也加入了毒公子秦无炎。就是原著中只是为万剑一的勇猛和洒脱心折的幽姬,也变成了给万剑一治伤的日久生情。难怪有些观众会发出疑问:是不是这些人物没有爱情会死?!
人性的复杂和凄美的爱情是《诛仙》之所以感动读者的内核,没了这两点,改编后的电视剧也就丢了原著的魂。
(2)《青云志》没了《诛仙》的经典情节。
原著粉对《诛仙》念念不忘,除了小说的精神内核,还有作者精心描绘的经典场景,在改编成《青云志》的前两部中,就有七脉会武、死灵渊与滴血洞、第一次正魔大战等多个经典场景。
原著中的“七脉会武”是第一部中的第一个小高潮。在这一部分中全书部分重要人物第一次出场,包括后半部分的女主角陆雪琪以及曾书书。也是在这一部分中,张小凡的功力第一次大进,噬魂棒初露峥嵘,第一次为情所困,与陆雪琪爱情开始。所以,原著花了一部四分之一的篇幅来描写这一盛会。张小凡在比试中一鸣惊人的意外与坚持、田灵儿恋上齐昊后张小凡的失落与纠结、张小凡摸索使用邪物噬魂棒的迷茫与矛盾多条脉络交织进行,最后由张小凡心软败给陆雪琪这一小高潮结束。这一部分为后面的张陆恋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会武结束后的下山历练自然转入后面的死灵渊与滴血洞情节。而在电视剧中,这一部分全程只花了2集时间,故事简化的同时还插入了“四少年勇斗黑衣人”的情节。如果从全局的篇幅看,这一部分至少也应该用六七集来呈现。陆雪琪、田灵儿都没交代有没有跟谁比试,张小凡的几场也只是一笔带过,噬魂一出,对手重创。本来最精彩的与陆雪琪的比试,噬魂大战天琊,神剑御雷真诀的第二次亮相,张小凡最后一击前的突然心软等细节都没有,只剩凭空增加了心魔幻境这一剧情。实际上,正是张小凡的心软,陆雪琪才在心中种下了情感的种子,成为张陆恋的开端。这几场比试多种法宝施威的壮观异象,田不易对小凡从不喜到爱护有加,几个人物诙谐幽默的对白,都是读者念念不忘的精彩细节。而电视剧的改编,这些细节都没涉及,致使本来层次感十足的七脉会武变成了单薄的几场特技。
死灵渊部分,原著中这里是陆雪琪与张小凡恋情的发展期,两人身受重伤跌落,在对抗阴灵的过程中又先后昏迷,原著中既有两人并肩战斗,又有孤立无援的场景,正是在这种相互依赖的过程中,陆雪琪心中爱情的种子开始发芽并不断发展。而在电视剧中,这种并肩战斗与孤立无援只是一分钟的戏份。滴血洞部分,因这是男女主角对手戏的缘故,电视剧算是充分忠于原著,碧瑶的心结,黑心老人与金玲夫人的往事都有交代,但却独独缺了碧瑶与张小凡身陷绝境患难的剧情,也许在编剧看来,他们的互动已够多,不需要多此一举了,但笔者认为,其他的互动,都敌不过绝境中燃起希望又失去的痛苦与相依为命的真情。另外,就道法而论,电视剧中的滴血洞少了原著中的天书总纲,即那个将道、佛、魔融为一体的天书总纲。这样,道法也就没了体系,没了原著中天下大道、殊途同归的意涵。
第一次正魔大战,这是原著前两部中的高潮。这一部分的情节跌宕起伏,有苍松的突然发难,假上官策的突袭,万剑一的第一次正式出场,诛仙古剑在小说中的第一次现身。青云门掌刑罚首座苍松竟是暗藏毒物重伤普智的黑衣人;张小凡屡受拷问,不顾自己一切为其保守秘密的普智竟是草庙屠村的元凶,这一切让他心中正义的信念彻底崩塌了,生死时刻,他信任的只剩那个魔教妖女碧瑶。而正是碧瑶,念出了世间从未有人用过的痴情咒,牺牲自己的身躯和三魂七魄替张小凡挡了诛仙一击。这一高潮中充满了作者对人性、正邪的拷问,正派诸人也有大恶的一面,而魔教妖女,确实是心地纯善之人,用亘古未用的毒咒牺牲自己,保全爱人。这一幕是诛仙迷乃至玄幻小说读者心中永恒的经典。而这些情节,也是后文张小凡这一平凡少年变身鬼厉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正派信仰崩塌,魔女保持本性救命的经历,张小凡才变成暴戾的鬼厉,但同时,他也保留了善的做人准则。而到了电视剧中,这一高潮没了环环相扣与荡气回肠,除了保留了碧瑶的牺牲,原著中对人性的拷问以及张小凡信仰崩塌后心灵受到的冲击统统没有涉及。
笔者认为,既然电视剧没了对人性的拷问和凄美爱情这一原著灵魂,也就没有原著中正邪对立与人性复杂的冲突及由此产生的剧情,大幅度的改编使原著中的经典情节消失殆尽。《青云志》的改编,既没有由精神内核组成的原著的灵魂,也没有承载灵魂的由经典剧情与多面人物组成的丰满肉体。在编剧的笔下,没有了惊心动魄的大场面和复杂的人物内心想法,只剩下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一件堆着一件,让人实在提不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