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2025年09月26日
参考文献
[1] [英] H.A.梅内尔.审美价值的本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4] 朱立元.西方美学思想史:第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 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M].洪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2] [美]萨皮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3] 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4]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5] 埃弗雷特·M.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辛欣,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16]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7] 郭明溪.《琅琊榜》受众心理研究[J],视听,2016(9).
[18] 王雪梅,刘光玲.艺术类高校需注入传统文化教育[J].青年记者,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