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对网络小说改编剧发展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5.《琅琊榜》对网络小说改编剧发展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作为一部典型的网络小说改编剧,在《琅琊榜》这一现象级热剧的背后,其实带来网络小说改编剧很多思考。

(1)审美常识的回归。

网络小说改编剧必须要有一个过硬的“IP 核”。网络文学鱼龙混杂,网络文学作品存在的同质题材无新意、一些作品为了迎合读者胃口在价值观念上存在不足等问题,使在网络上找到一部好剧本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近几年来,我国影视行业的风气有些浮而不实,一些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艺术”层面。如今,影视作品数量较多,很多观众无法判断优劣,其观众的审美认知能力都转到了韩剧和美剧的旗下,“琅琊榜”的热播正好唤醒了中国观众的审美能力,也显露了中国观众对国产影视剧品质回归的渴望。

其实,影视剧吸引观众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影视剧的情节,观众对于情节的需求反映了观众的求知欲望,因此,从艺术的层面看,电影电视本身就是视觉审美的艺术,情节的设置更加重要,在情节设置的过程中,更要提炼画面的精美度,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地使观众产生审美共鸣,从而影视剧的改编不再只是功利性的,而是一切从影视剧本身出发的。

(2)重构文化历史的补偿性满足,寻求相应的认同感。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影视观众最喜欢的电视类型中,历史剧通常以“陌生化”的神秘色彩拔得头筹,观众在新媒体时代,因为传统文化的大量流失,观众在观剧的时候渴望在历史剧、古装剧熟悉而陌生、崇高而浑厚传统文化中吸取相应的养分,从而满足自身的情感需要和加强认同感。

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众压迫感和无力感与日俱增,因为影视剧的普及使之收看影视剧也变得日益的生活化,影视剧的通俗性、娱乐性、故事性和大众性是大众接受的主要的原因和动力。《琅琊榜》的成功就是利用观众对于明星的“消费”心理,加以精美的画面语言和扑朔迷离的剧情,使得观众重新建构自身的满足感和认同感,达到情感的宣泄。

(3)勇于尝试创新,精益求精的制作。

需要讲究质量的制作。网络文学作品不少有神话、穿越等成分,以往的改编剧中“五毛钱特效”“穿越雷剧”等槽点也让观众“想说爱你不容易”。当今,高手在网上,剧组的作品要经得起网友拿着放大镜细细找问题,离不开自己制作的高质量。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的商业化气息十分重,无论是我国影视剧的品质的降低,还是产业化发展速度的缓慢,都意味着我国影视剧产业的创新力的缺失,因此也要求影视剧制作者要充分在创造的空间来释放自身的创作力,只有精良的制作才会赢得好的口碑和收视率。

(4)需要尊重原著。

很多网络作品在改编前都已累积了数量众多的粉丝,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作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剧组改编失真造成粉丝倒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改编时必须尽量读懂原著,尊重原著,才能充分利用原著积累的人气。

(5)营销效果的精准把握。

《琅琊榜》低走高开也说明了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营销的重要性。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思维”是十分重要的,《琅琊榜》在营销的时候,全力打造了“多平台合力”营销的趋势,达到了营销新的效果。从内容上看,《琅琊榜》主打精品化的理念,着力将儒法、侠义和赤子之心融为一体,在“权谋文化”的同时,引领观众追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部精品电视剧除了需要拥有一个曲折离奇的好故事和符合常理的叙述方式以外,更要注意作为大众传媒其自身应该担负的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所以,《琅琊榜》的美学高度和审美意识都是十分高的,潜移默化的向观众灌输儒道文化和人文素养,正是这种民族认同感的驱使,让《琅琊榜》成功塑造了自己的品牌文化,成为其他影视无法复制的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