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舆论评价
《琅琊榜》在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的首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当天的收视率分别在第14位和19位。从一开始,导致收视率低的原因是十分多的,尤其从常规的收视群体来看,两大卫视平台本身的定位就与“琅琊榜”自身所带有的古装正剧气质不符,这必然使得原有的观众群体有相应的抵触情绪。
电视剧《琅琊榜》称得上低开高走,开播时收视并不出彩,播到后来,却从收视到口碑都异军突起,毫无疑问地成了2015年的话题电视剧。
据统计,《琅琊榜》在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首播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分别为:0.834%、2.336%;0.809%、2.269%。《琅琊榜》在我国台湾地区播出时平均收视率1.6%,最高收视率2.52%。《琅琊榜》在韩国播出时,收视率创“中华电视台”创始以来最高纪录,在首尔地区创下了最高收视率1.8%(全国0.8%)的纪录。
但是,《琅琊榜》的好口碑并没有受到开播之初收视低迷的影响,豆瓣评分高达了93%,这与原著书迷的肯定和支持是分不开的。自2015年播出以后,电视剧《琅琊榜》获奖无数,主流媒体对其评价也非常高。
“《琅琊榜》的故事时空虽然是架空的,电视剧却在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从服饰、礼节等方面都可以察觉出参考真实历史风貌的心思。在一群戏说、琐屑的剧里,《琅琊榜》作为一部架空历史剧,却显出了正剧的范儿,试图叙说一种明朗的对赤子之心的坚持。花了心思,把每块板都尽量做长,这样的努力,观众看得到,也买账。”——《人民日报》评
“纵观《琅琊榜》全剧,无论是服饰、道具、礼仪等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剧中人物的思想内涵、气质风骨,都蕴含浓浓的“中国风”。梅长苏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士”的形象,他苦心谋划十三年,扶助靖王登基,一方面为了洗雪冤情,但更大的诉求则在于拥立贤明,扭转朝政颓势,开创政治清明的中兴盛世。他足智多谋、义薄云天,心怀天下百姓苍生,追求公平正义,奇绝妙险的谋略背后有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是中国传统“士人”的道德品格与政治理想。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演,水墨画般的画面调度,片中的中国底蕴得以自然呈现。该剧的成功证明,古装电视剧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有可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好剧选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