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生存

二、影视+: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生存

长期以来,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所占比例不容小觑,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以影视剧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强势崛起。传统小说由于数量有限、内容局限、类型单一,在蓬勃发展的影像时代成为困扰国产电影电视持久发展的痼疾,导致中国影视创作逐渐陷入了“剧本荒”。有电影制作人指出,“现在,传统文学和编剧水平存在着严重的青黄不接……只能向网络小说‘借脑’。”当代新媒介引领下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概念下,网络小说蓬勃发展,广泛渗透到大众文化各个领域。对影视界来说,海量网络小说作品题材五花八门,青春、奇幻、穿越、网游、武侠、宫斗等丰富多彩,点亮了剧本创作的灵感,为影视产业的二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脚本,淡化了影视产业近年来改编传统小说题材“撞车”的现象,有效缓解了“剧本荒”;鲜活的网络小说资源迎合了人们的心理,受到了影视产业与制作者的青睐,进而一拍即合,互动改编,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大批的网络小说读者,尤其是忠实的“小说迷”,潜在地转化为影视作品的观众,为电影票房和电视剧收视率增加了成功的砝码。据CNNIC 网络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网络用户中,79.2%的受访者愿意观看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尤其是以自己中意的网络小说为基础改编的。这对网络小说作者、文学网站和影视剧公司来说都是一个诱人的数据。而网络小说读者主要集中于互联网普及使用的“80后”和“90后”,同时,中国影视产业核心受众群的平均年龄大约为20.5岁,两者的层叠不但保证了改编电影的票房和电视剧的收视率,更在促进话题讨论的同时赢得大家对影视的持续关注,这便是俗称的“粉丝经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粉丝经济”。据新华网报道,网络小说作家代表唐家三少说过:“曾经我和我的合作方说,光我的笔名可以保证1个亿的票房,加我的作品就可以再保证1个亿的票房。这就是粉丝经济的力量。”

现在正是网络小说与影视“联姻”的黄金时代,而同时,影视已然成为青年文化的代名词。网络赋予了小说全新的传播形式,网络小说通过网络实现流通,网络媒介技术将文本从静态转变为动态。因此,网络小说能接触到的受众面比较大,网络为读者提供了比传统文本更大的阅读和想象空间,以及更为丰富的娱乐兴趣和个体性艺术享受。在影视改编的过程中,网络小说的原生小说迷转变身份,成为潜在的影视迷。对网络小说存有自我理解认知的他们,在面对由其基础改编的影视作品时会同时思考影视角色是否符合想象、演员是否迎合角色、场景是否还原、剧情是否改变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读者群普遍存在热议的问题经由互联网的快速蔓延很容易形成话题讨论,对影视剧作品侧面进行了二次传播。话题的讨论与传播,第一时间以网络小说的原生读者或“粉”或“黑”的争论为该影视作品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同时,会带动原生读者之外的潜在影视剧受众完成“路转粉”的过程,进一步保障了热门网络文学作品影视化后的票房和收视率。如热播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唐七公子的同名网络长篇小说为基础改编,在改编初期就赢得了原生读者的极大关注,电视剧的热播又使非原生观众收视热情高涨,其收视率一路飙红,全网播放量冲破300亿。因为同名电视剧版珠玉在前,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未播先热,引发目标受众群的广泛猜测与讨论。“刘亦菲PK 杨幂扮演神女白浅”,“杨洋版夜华能否超越赵又廷的九重天太子”“电影版和电视剧版的桃花梦境真实还原与否”诸如此类关于演员、角色、场景和情节的话题和讨论不绝于耳,开创了近50亿的微博点击量。这些都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票房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