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网络小说的生成

一、网络+:网络小说的生成

网络小说的出现并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发迹于一定历史文化和文学背景的基础上。从最初的甲骨文到纸质书籍再到电子文本,从活字印刷到机械印刷再到电子网络,不断地技术革新,文学本身就经历了无数次持续不断的媒介革命。当旧有的文学生成方式和传播途径走到崩溃边缘,不再适应社会状态日新月异所形成的新的文学生成语境和传播渠道,整个文学生态系统便产生了变化。这样大环境下的文学也就随之呈现出了全新的审美风格和文本形式,网络小说这种新型的文学模式应运而生。

20世纪末,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阅读方式不再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大众的阅读模式开始改变。网络小说的出现,迎合了大众新的阅读习惯。1997年,著名文学网站“榕树下”以个人网页的形式面世;1999年,红袖添香网站创办;2001年,潇湘书院网站创办;2003年,晋江原创网站创立。网络小说网站的不断涌现为文学爱好者打造了创作和阅读的平台。就创作主体而言,传统小说的创作主体称之为作家,是一种专业职业,具有精英话语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有诠释的权威。然而,“数字化”的网络技术赋予了网络写作者极大的自由,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作的行列中,以键盘敲击代替执笔书写,网络写手应时而生。网络写手相对于传统的小说作家,其文学创作不再像传统小说是文人的生存方式和承担形式,网络小说的发表也无须具备精英意识和贵族标识。网络写手不再强调“文以载道”,他们把小说只当作小说,不多去探求小说之外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成为网络写手更是一种游戏式休闲体验和宣泄狂欢途径,创作更多的是依赖热忱和激情。他们依存于网络,与传统媒体保持距离,张扬网络的自由精神和创作的非功利性。互联网的快速变革发展,使绝大部分网络写手的创作从诞生伊始的意随笔生和纯自我表达,逐渐在文学网站引导下走向商业化,进而催生一批以网络为工具、以获得稿酬为目标的功利型网络写手。

网络写手与传统小说家不同的是,站在他们的网络“马甲”和创作作品背后的是成千上万的狂热粉丝和他们不容小觑的消费能力。而随着网络小说作品多元化、立体化的规模增长,网络写手逐步职业化,网络创作在网上网下形成一个有效的从业余转化为职业创作的规范机制。在这个机制下,网络为写手提供展现文采的空间,写手同时为满足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创作精品文章,从而形成良性的互动效益,慢慢实现从单纯“网络写手”到专业“网络作家”的步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