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青云志》对网络小说改编剧发展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4.《诛仙·青云志》对网络小说改编剧发展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青云志》开播后争议不断,在网络播放量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在收视率上却是高开低走,这部改编剧带来的启示在笔者看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角的尴尬,与原著的不符。

电视剧让杨紫来演冰霜美人陆雪琪,让李易峰来演平凡少年张小凡。

首先看看陆雪琪是个什么样的美女?看过小说的人都很清楚。来看看萧鼎在书中是用哪些词来描述陆雪琪的:“冰霜美人”“冷若冰霜”“面冷如霜”……

再看七脉会武时张小凡和她见面后的心理活动:

张小凡与曾书书下了台来,背后依然感觉凉丝丝的,心中不禁咋舌,这陆雪琪也不知道是不是从极北冰原来的,看人一眼就让人寒到了心里。

那么问题来了,杨紫能否给人“冰霜美人”的感觉?可能大家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家有儿女》中那个活泼可爱的夏小雪身上吧。

另外,张小凡是一个相貌平平、资质也平平的普通少年,为人木讷,不善言辞。这在书中被多次强调,也正因此,他和天资聪颖、相貌堂堂的林惊羽一起被青云门收留时,七脉的首座都争抢林惊羽,而忽略了他。最后还是掌门人发话,田不易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收下了张小凡。

说到底,张小凡就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所以他在青云门的遭遇,他经历的爱情才会如此打动我们:暗恋师姐,而师姐喜欢的是才貌双全的师兄。但电视剧让长相英俊、阳光帅气的李易峰来演张小凡,似乎与原著基本人物设定不符。

(2)除了女性市场外,其他市场也不是没潜力可挖。

《青云志》开播时收视率还有1.4,直到七脉会武之前都还稳定在0.9,之后从渝都城开始直线下跌至0.4、0.3。从剧情上看,七脉会武之前的剧情大致还是符合原著走向的,从渝都城加入了大段剧组的改变。从这一收视率规律来看,符合原著的仙侠剧情收视率还是可以的,改编部分则收视率惨淡。这也说明了仙侠剧还是有市场的,特别是《诛仙》这种聚集了大批粉丝的小说。

但是《青云志》一出,一些原著粉似乎并不买账,那么,制作方为什么敢于冒原著粉丝倒戈的风险改编这样一部经典仙侠剧呢?其实,制作方推出什么样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市场的接受度,欢瑞公司这样做跟目前一些电视剧的主要受众以女性、“90后”人群为主和近些年女性消费主义兴起及“小鲜肉”走俏有很大的关系。制作方做法的现实考虑受到了女性消费主义的影响。

关于电视剧的主要受众,在中传瑞智和新浪微博联合发布的《2014年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研究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这份报告指出:偶像剧的热度是所有电视剧类型中最高的,电视节目的内容制作应该更加关注女性和“90后”市场。偶像类电视剧的微博提及量最高,占比达19.4%,2014年微博电视剧提及度的前五名被中国和韩国偶像剧包揽。无论是都市偶像剧还是古装偶像剧,都是大热。女性用户在电视的微博兴趣人群中占比为67%,在电视剧类节目中占比为72%,“90后”人群在电视剧的微博人群中的占比达67%。

女性作为电视主要受众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男色”消费的兴起和“小鲜肉”的走红。女性主义是一种“反对自古以来的‘男性中心说’,主张将女性世界和女性话语作为研究对象,重新解读西方文艺传统的实践,透过陈旧的社会文本和文化语境,向传统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挑战”的社会思潮。封建社会,女性地位较低,“女色”一直作为被消费的对象。但在现代社会,女性不再安于家庭主妇的生活,她们走出家庭,努力工作,从而获得经济独立。女性获得经济独立之后,自然会在话语权方面有所体现。而随着经济能力的增强和女性意识的建立,一些现代女性在对银幕男性的选择上更喜欢对她们没有攻击性的、颜值较高的、温柔体贴的“小鲜肉”。所以,对于制作方而言,“男色”消费和“90后”市场成了其主要考虑的因素。传统仙侠的主要受众毕竟是女性,所以在改编中用偶像色彩替代原著的仙侠因子,请阳光帅气的演员出演原本木讷普通的男主角,用多角恋的青春偶像剧情改变原著对人性的拷问也就容易理解了。至于原著的忠实粉丝,他们的骂声也是巨大的网络流量,不是吗?

近年来的热播剧,无不偏向女性观众的好恶,也都获得了较大成功。从2011年的《甄嬛传》,到2014年的《武媚娘传奇》、2015年的《花千骨》,以及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无不收视率“破一超二”,而被誉为史上良心剧作且男女皆宜的《琅琊榜》,收视率也不过0.9,可见女性消费主义的时代观众的偏好。而《青云志》开播时收视率尚有1.4,收官却不足0.4,也可见制作的不足导致观众流失。收视率的高开低走深刻说明了只有优良制作,才能真正吸引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