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总序

孙明君

静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策划编辑的这套《静宁古今诗文集粹》丛书,辑录了汉唐以来静宁籍作者(含有少量与静宁有关联的外地作者)的作品,分编为《太白集注》、《先贤遗编》(上、下卷)、《旧体新韵》、《当代诗选》、《当代文集》六卷,即将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近日,主编侯立文先生邀我为丛书写序,在我的观念中,写序者当为宿世硕儒,以我之浅陋无知怎敢当此重任。后经立文先生盛情叮嘱,只好以一个远方游子的身份谈点想法。

我祖籍甘肃静宁,生于宁夏西吉,两岁时母亲带我回到了静宁威戎。直到18岁时考上大学之后才离开这片土地。此后的13年间我或在陕西师大求学,或在庆阳师专任教,年年都会回静宁看望父母。暑期中同父母一起耕种农田,正月里同乡亲一起拔河打球。山路崎岖,班车颠簸,我不记得自己在这条公路上往返奔波了多少趟。1993年我去北京大学做博士后,不久把父母也接到了北京,这以后就很少回家乡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家乡的思念越发强烈。虽然身在他乡,心中始终关注着惦念着家乡的发展。我18岁离开家乡,至今已经35年,乡音难改,别人听我说话还是静宁腔普通话。罗大佑的《鹿港小镇》唱道:“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堂,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每次听到它,都会引起我的共鸣,让我想起自己遥远的家乡——威戎镇。前年夏天利用去天水开会的机会,绕道静宁,匆匆一瞥,发现静宁县城高楼耸立,威戎镇上旧貌换新颜。威戎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我几乎找不到自己的家门了。我匆匆在老院门前照了几张相,邻家长者竟然没有认出我来,惟有一群孩子在我旁边嬉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实,对于每一位离家者而言,我们的乡情主要来源于少年时代的记忆,那是一段被我们过滤了美化了的岁月,它是一个迷失了津口的桃花源,永远无法再次回到那里。道理虽然如此,让人魂牵梦绕的还是故乡。月是故乡明。出门在外,听到了乡音也会倍感亲切。

静宁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甘肃省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静宁古为关陇要冲,向称咽喉之地。静宁县城处于西(安)兰(州)公路上的西段,东距西安400多公里,西距兰州200多公里。车过六盘山,翻越一个山头,山底是东峡水库,再往前就是静宁城了。改革开放以来静宁境内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以前传统的名吃是静宁锅盔和静宁烧鸡,路过此地的客人都会下车品尝、携带。现在的静宁名产是苹果。静宁苹果以色泽鲜艳、味道香甜而闻名全国。每当到了秋天,葫芦河沿岸,果树遍布川道,红红的苹果挂满树梢,景色怡人,比之于山阴道上别是一种风景。

让静宁人骄傲的是悠久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古代中国,这片热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陇西成纪。这里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成纪是传说中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成纪故城被誉为人类开元第一城,位于静宁治平的成纪故城遗址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飞将军李广及其孙李陵为陇西成纪人,李唐皇室亦为陇西成纪人。大唐时代陇西李氏因为其皇族地位而被封为天下士族之冠,连伟大诗人李白也自称陇西布衣。在李白那时,不是成纪人要上赶着认李白为乡党,而是李白自诩为成纪之子。宋代,静宁出现了与岳飞韩世忠齐名的三位抗金志士,他们是吴玠、吴璘兄弟和刘锜。静宁建有三将军祠以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左宗棠《祭三将军文》云:“三公桓桓,阚如哮虎,韩岳东来,整我旗鼓。饮马滹沱,抵黄龙府,胡于孱朝,不究厥武。雄制上游,以庇南土,亦绵国祚,其历百五。”民国元老于右任的母亲是静宁人氏,右任老曾经莅临静宁探亲,为乡亲们挥毫泼墨,至今在当地传为佳话。

丛书的作者或描写静宁的山川大地,风土人情,或歌颂静宁籍英才雄豪,抒发爱乡爱国情怀,或用静宁人的眼光去审视外面的世界,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心境。作品的风格或慷慨悲凉,或婉约华丽。文集中最古老的诗是传说中的苏李诗,名气最大的诗人是“诗仙”李白。文集也收集了众多古代先贤的遗编,它们既是静宁文人杰出才华的展示,也是今人研究陇上历史的重要史料。文集中既有清代诗人刘曰萃等先贤的杰作,也有赵宗理等当代老诗人的遗篇,更多的是活跃在当今文坛上的中青年文学爱好者的代表作,这是一套由历代静宁人所写的和写静宁人的历史长卷。

在古代作品中,苏李诗的写作时代向有争议。钟嵘《诗品》评论“古诗”说:“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苏李诗也一样。这组诗为苏武李陵自作是其中一说;关于李白籍贯的争议更多。李白《赠张相镐》云:“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唐人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范传正《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据此,纵然李白不出生在成纪,但李白籍贯为陇西成纪当不容置疑。古人、特别是隋唐名士对于籍贯的重视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在整理并注释这些古代诗文的过程中,立文先生所花费的心力,读者诸君在阅读中自可体察。

当代作者队伍中有工人士兵干部记者教师,甚至也有在校的中学生。这些作品反映了当代静宁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恃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依然有这样一群人在寻求文学上的纯美和精神上的超越,总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这套丛书是外地人了解静宁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静宁人审视静宁文化的一面镜子。无论您是不是静宁人,都请您读一读、翻一翻,也许您会从中嗅到源于千年文化古城的一缕墨香。

是为序。

2016年5月18日于北京清华园

张明君(1962—),甘肃静宁人。199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三曹与中国诗史》《汉魏文学与政治》《两晋士族文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