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蜡烛集(1956—1968年)

卷三·蜡烛集(1956—1968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义山

过麻家寺

斜日客车鸣急弯,西兰公路绕山边。石桥茅店白杨树,倦鸟残云雨后天。

学书

字无百日功,百日犹草草。三十始学书,书工人已老。临池水尽墨,入木用功早!天公不假年,此生岂能好!柔弱素所轻,纤巧人所小。心正笔自正,质朴永为宝。苟能会深意,何必似其表。

东峡水库杂咏

一丸封就锁长河,铁臂轻摇幸福多。十里山溪嵌碧玉,无边麦海泛金波。

出山实比在山清,滚滚浊波到此平。不舍细流成其大,涓涓滴滴利民生。

门外雏鹅习泳忙,漪涟漫至北坡庄。渔舟也系垂杨岸,陇坂山村变水乡。

山畔小桃解斗妍,堤边细柳初含烟。儿童假日更欢快,也学钓鱼觅竹竿。

坝头又起夯歌声,电站工程计日成。寄语奔腾瀑布水,而今莫作不平鸣。

送应征学生入伍

一声号召应纷纷,为国男儿争树勋。投笔豪情轻定远,请缨壮志胜终军。骊歌慷慨人心喜,战马奔腾敌胆惊。待子乘风破巨浪,红旗卷尽玉山云。

一九六二年七月

寄朱志新同志

三月乡园柳色新,临风总忆枕戈人。过门不入寻常事,为国何怜有用身。陇坂耕牛翻润土,玉门战马践残冰。谁言边塞风沙苦,树起红旗到处春

东来西往路迢迢,五载分离念旧交。总角执经情景在,弱冠投笔志行高。匈奴未灭家难顾,嘉峪才过泪岂抛。力学雷锋无我样,平凡事业待英豪

一九六三年四月

自注:①朱志新同志六二年春调至河南。冬,又调至玉门镇中蒙边境。来去匆匆,均未能归家省亲。②朱志新同志,幼年从余读书,直至高中。六二年朱志新有诗云:“……经过了嘉峪关,但谁还下什么泪。”盖当地有“出了嘉峪关,眼泪擦不干”之语。

送参军学生

读书缘底事?卫国保家乡。投笔何慷慨,离歌自激昂。军人担子重,革命道路长。临别谆谆告,永刚永作钢。

本是贫农子,一心永爱民。匈奴犹未灭,家室不须论。闻檄投毫起,枕戈待晓征。长缨今在手,候子凯歌声。

男儿有壮志,破浪乘长风。为国能忘我,请缨欲树功。留言赠勇士,挥手别英雄。学得雷锋样,何忧纸虎凶。

注:其一为“赠姚永刚”,其二、三为“赠窦根榜”,原有小标题。

送王宝灵同志返里任教

雪拥陇山道,柳丝犹未长。三年艰苦共,万里别离伤。再见知无日,相期倾太阳。故园桃李好,待子有春光。

一九六四年元月

牡丹

庭中牡丹数株,先大父所手植也,今春雨露适时,繁花满树。

谁言卿富贵?偏至寒儒家。景伴人三代,香留书五车。芳心甘寂寞,国色岂虚夸。细雨中庭静,枝枝旧日花。

念奴娇·春游陇坂

今春友人多以诗词遗余,余文思迟滞,性复疏懒,久未酬答。劳动节后三日,与建白、长青登城南陇坂。时新雨初晴,山川如洗,遂成一阕,以饷诸友。

几番风雨,望高原,顿添如许春色。一洗清晨山野好,柳暗花明烟湿。渠水潺潺,田畴一片,浪泛青青麦。老农欢笑,此情应会明白。游侣相伴登临,寻幽探胜,管甚路宽仄。风物由来归我有,莫道人生如客。断碣休抚!新陈代谢,试问谁违得?高峰苍鬓,彤彤红日时节。

一九六四年五月

念奴娇·东峡水库赠友人

六四年秋,泛舟东峡水库,友人谈及扎根静宁事,时诗意盎然,得数句而久未成篇,今终之。

平湖高峡,纵扁舟,浩渺烟波横越,击汰同声歌跃进,六亿谁非豪杰?造海翻江,描山画水,穷白于今灭。因人妆点,何须神造天列!思甚莼羹鲈鱼?秋风虽起,岂复伤离别。欲问家乡何处是?指点青山千叠。淡淡烟村,闲闲白鹭,岸柳渔舟歇。高原新貌,朝阳遍照河岳。

种菊

爱菊岂因貌,黄花绕屋栽。几枝清骨瘦,数朵傲霜开。温室君休去,寒潮其必来。天生倔强种,应笑雁声哀。

观动物园中虎

既能王百兽,何故入牢笼?威失狐羞假,身囚驴笑穷。摇尾因异势,低首少英风。怎比乌江岸,天亡一世雄。

九月十日

重阳昨日里,风雨卧家中。飒飒动庭树,凄凄哀晚虫。有灾安用避,无我自然通。待至冰封日,登峰访老松。

午过园圃,为马蜂所螫,困顿尽日

今日劳动归,信步园中过。我从不犯人,马蜂突犯我。群集头与项,欲躲无从躲。咬螫交相加,肉肿皮肤破。抱头狼狈归,疼痛不得卧。东郭为狼困,宋襄反受挫。始信蜂虿毒,深思添惭怍。

暮秋寄李让

长歌归去学春耕,劳动真堪了一生。空读诗书难致用,不分菽麦若为情。地头勤看桑麻长,棚圈惯听鸡犬声。饥者唯欢腹得饱,暮秋一纸问收成。

满腹文章不解饥,砚田岂有黍离离。舌耕落得妻儿瘦,身退非嫌名位低。南亩收回霜下豆,北原扶稳雨中犁。杜诗屈赋板桥画*,饭饱时节一品题。

故人唯得故人怜,张范交情岂偶然。风雪畅谈过岁晚,菜根同咬度时艰。崆峒夜夜萦魂梦,泾水朝朝映玉颜。莫向篱东询近况,黄花瘦老志弥坚。

身世飘零任去留,寒毡坐敝未言愁。虺聩人弃识途马,贫病吾回破浪舟。园里葵花皆向日,山中松柏不惊秋。烛残还有余晖在,犹立当途照与游。

自注:*李让同志在静宁购得郑板桥名画一幅,甚喜爱之。

附:次韵宗理暮秋寄余诗

李让

驽才自应随农耕,刨土觅食过此生。书既误人无奇趣,粪因壮地有深情。负荷端赖顽强骨,饱暖不厌喜笑声。风雨适时天运顺,今年庄稼又丰成。

赋奏凌云可免饥,银台谁敢绘流离!平生负抱留虚妄,清退身名知贱低。笑与老农宿雨露,喜逢晴日举锄犁。求存唯望有柴米,此外世情不用题。

坎坷难得知音怜,重义雷陈事昭然。瓜菜同熬滋味厚,古今奢谈道途艰。峡湖漫漫经风雨,铁火熊熊照肺颜。茅屋莅秋愁坐待,黍鸡何日论情坚。

为养妻儿必逗留,脩薪有束破穷愁。春风永拂马融帐,湖水难容范蠡舟。医臂还须珍九折,蝉音能不续三秋?余晖残烛莫长叹,漫观虫鱼居下游。

陟岵

一世痴书一世贫,儒冠谁料竟误人。舌耕卅载青毡破,职退三年白发新。孔奋清廉人所笑,任延鲠介孰相亲。囊空瓶罄抱愁坐,满架残编老病身。

晚景凄凉岂偶然,砚田生计本来艰。一钱不取难防老,大节长矜至暮年。天理人情非敢废,蓬门瓮牖自能安。曲肱而枕乐何在?一卷诗书一夜寒

环堵萧然未足忧,文章而外别无求。尝闻枵腹买书读,未见折腰随俗流。癖好早成勤阅报,是非先识岂无由。不曾吟咏犹连蹇,究史穷经到白头

知几穆生徒卧床,先忧人谓语荒唐。披图太息知边衅,击雀临涕悲善良。左右后前皆不是,东西南北尽须防。道穷撒手归西去,谁指迷津泪数行。

皑皑素雪锁南山,烈烈悲风透骨寒。泪落成冰省父墓,时过思痛忆亲颜。生前未得割鸡养,逝去何尝有饭含。天报善人竟若此,岁穷陟岵倍潸然。

辛苦遭逢两世同,贫穷未改旧家风。虽无片瓦庇妻孥,幸有遗经课稚童。春夏秋冬曾历遍,风霜雨雪自从容。三周家祭别无告,傲骨还如岭上松。

自注:①先父一生廉洁,不妄取分文。曾有至戚劝先父哺糟啜醨。先父曰:“我被天理、国法、人情束缚定了,一步不敢妄为。”曰:“你难道不防老吗?”先父厉声曰:“我不防老!”②先父不喜诗词。余少年时初试雕虫,曾在家书中告以习诗词事,先父书中教诲曰:“……诗穷而后工,李白、杜甫号为诗仙诗圣,然皆一生潦倒。我不愿汝习此。”然先父亦坎坷一生。

下乡劳动杂诗七首

学圃学耕予未能,诗书空读数十春。多歧大道亡羊后,始识樊须非小人。

早岁那知稼穑难,书生空想等云烟。年交不惑惑方解,始把锄犁学种田。

歧路彷徨四十年,扁担从未上双肩。艰难学步田间过,愧对村童汗满颜。

高歌猛进夺丰年,午散粪肥晨种田。喜也三朝接苗雨,黄昏池畔众蛙喧。

晚风拂面荷锄还,汗水初流陇亩间。夜半起听窗外雨,不思花落思庄田。

糜谷连山透嫩黄,荞花才谢有残香。云开雨住农家笑,一日秋阳万石粮。

雕虫小技且休炫,一号文人不足观。我爱遍生老茧手,缘知民以食为天。

行路

乍雨还晴到处同,北风才过又西风。羊肠小路经千里,草木皆兵叹八公。未得脱身尘世外,合当曳尾浊泥中。我将上下频求索,不信人间道已穷。

不寐

反恻复反恻,不闻村犬吠。问甚夜何其,庭前霜叶坠。天际下弦月,穿窗映我背。时钟偏滴答,声声摧五内。晓镜明朝临,应是白发对。

丙午书怀

十载穷经史,廿年持教鞭。文章寒士累,迂阔后生嫌。始悟从头错,先知自古难。众人皆欲杀,魂返楚江边。

积习未能改,获愆岂偶然。逆鳞谁敢批,歌德事亦难。笔底秋江水,胸中日月天。行吟逢渔父,渔父口三缄。

前车屡已覆,我马又倾颓。口众金为铄,歧多谁识非。俯观流水逝,仰视暮云飞。醴酒何曾设?穆生胡不归?

钳髠笑荣辱,守阙我难违。举世无常法,凭谁定是非?乘槎耻浮海,清骨宁成灰?绝笔获麟后,道穷安所归!

谁能明鹿马?我作杞人忧。成狱惟三字,翻云遍九州。黄钟遭毁弃,腐鼠竞追求。秃笔怜犹在,青衫和泪投。

忧愤梗胸臆,牛棚夜气寒。西施蒙垢秽,基督辱荆冠。犹大登高位,城狐扼要关。滔滔天下是,谁复挽狂澜。

挂碍未能去,涅槃难自由。牙牙儿女累,嗷嗷众生忧。甘坠泥犁苦,竟为桃梗浮。巍巍饲虎者,嗟我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