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庐山行吟(1991年9-10月)

卷五·庐山行吟(1991年9-10月)

一九九一年(辛未)九月二十三日应邀参加庐山当代诗词研讨会,幼女新茸随行。中途与杨君允文夫妇、薛君德元夫妇及白君庆祥、肖君军断续同行。会毕放舟三峡,绕巴蜀而归。往返一月,沿途所作,名曰《庐山行吟》。

早行

久仰庐山成此行,几经踌躇始登程。兰山高耸日初上,雁自远空先有声。

9月23日早8时许由兰乘火车出发,天晴。王馆长子文来送,原定同行,临时因事未去。余与孩子新茸二人,几经踌躇而始成行。

渭河

渭水径流峡谷多,川原处处起农歌。声声长笛报天水,指点山田看取禾。

渭河源出渭源县,径流多峡谷,至陕汇泾入黄河。甘境灌溉面积以武山、甘谷、天水为最。

固关

两过固关未见关,白云淡荡隐重山。快车穿隧忽明暗,多少人家深树间。

车过天水北道埠,隧道颇多。时见绿树深处,人家隐约。

关中怀古

霸图帝业总成空,百二秦川尚古风。刘项入关曾有约,吊民无术叹孤穷。

出潼关

朦胧午夜出潼关,千里途程指顾间。忽报洛阳才转眼,飞车已过万重山。

暮色朦胧中过西安,中夜出潼关,梦中报站三门峡、洛阳,惟见窗外电灯闪烁。

过郑州

几度轻尘过郑州,北南分道意悠悠。长龙纵贯连京广,时序循环正早秋。绿遍山原舒锦绣,霞披鹜雁下汀州。行吟盛世宁非福,老父携儿作壮游。

中原游

长龙东进忽南旋,放眼中原大自然。云外嵩高四岳拱,隆中对就三分天。风凉雁过衡阳浦,稻熟农忙沃野边。自古英雄逐鹿地,而今同享太平年。

惯向图中看地名,轮蹄轧轧始经行。黄花遍地报秋讯,霖雨宜时兆岁成。绿水青山收眼底,白云红叶伴征程。忽闻又上信阳道,一望平畴气更清。

纵横阡陌水云间,绿野无边山外天。光武中兴传宝鼎,曹公割据控弓弦。青分豫楚鸡公岭,坐拥烟霞武胜关。今日通衢无险阻,漫舒老眼尽开颜。

9月24日6时许抵郑州,经由信阳武胜关南下。一路平原绿野,农禾丰美。中经大站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均停,人稠楼高,美不胜收,谨成三律寄兴。车厢遇杨允文夫妇及白庆祥、肖军二君,与同行。

到湖北

始信湖湘是水乡,人间不再觅天堂。风清雨过山容秀,稻熟蟹肥农事忙。密树常遮中夜月,高楼每隔九秋霜。长桥横卧江流转,一片云帆接浩茫。

车过武胜关(豫鄂交界),细雨连绵,织成烟景。到汉口站,有人来接。下午三时抵武昌,同行六人均住铁路招待所,一夜雨。

登黄鹤楼

久仰名楼幸一临,依稀黄鹤可招寻。长云拖雨笼深树,翔鸟冲天破雾岑。一代废兴怀往昔,千年踪迹任浮沉。龟蛇不减旧时态,固定江流古到今。

9月25日上午,雨中荡舟武汉东湖,出即游黄鹤楼,冒雨而登,雾隐四周。楼五层,上四层有匾。黄鹤楼风格独异,“天下绝景”。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当时用于军事指挥,后变为游憩吟咏胜地。清光绪十年(1884)最后一次遭焚,百年来空存废墟。1985年6月经五年重建之新楼,巍峨壮丽,气势恢宏,又具古典园林之美。

龟山晚眺

枫叶夕阳相映红,远山近水自西东。风凉不觉浑身爽,宇静遍观气象雄。侧视云峰铁塔影,遥闻玉笛凤楼中。长江浩荡来空际,景物天成造化功。

9月24日下午抵武汉,三日来仅游东湖公园一角、黄鹤楼、古琴台、龟山、长江大桥及观光汉口市容,时雨时晴,天不助人。26日下午游龟山,迎面凉风甚舒,山顶有电视台发射塔,高入半空,此为武汉最后一游。

汉口水行至九江

数日陆程更水程,旅途况味记难清。良辰美景眼中过,锦绣江山画里行。夜色苍茫人渡急,烟波浩渺鸟争鸣。一声长笛浔阳到,岸口青工带笑迎。

26日晚七时自汉口乘轮船出发,凌晨四时安抵九江(古浔阳)。

浔阳楼

古楼兴废几经春,巧构精严别样新。墨客题留须一醉,八百年后是前人。

27日中午游浔阳楼,此传为宋江题反诗处。楼为新葺,上设茶座,以茶代酒。游人须坐饮题诗,以纪念前人,亦收费之一法也。

初到庐山

我从塞外来,衣杂尘沙土。得仰庐山高,幸亲大学府。群贤自八方,笔解芬芳吐。推玉并敲珠,兰亭今胜古。

平生向往数庐山,喜得邀书远道颁。愧乏长才追骥尾,恭逢盛事列吟班。长风破浪心不老,水复山重路几弯。白鹿应知北国事,红情绿意遍边关。

28日下午到庐山,住秀峰宾馆。薛德元夫妇游南昌回,同来庐山。

白鹿洞书院

五老峰前绿隧深,千年桃李蔚成林。花开门径闻香远,旷世声名古到今。

29日上午7时许乘车至白鹿洞书院,参加第四届当代诗词研讨会开幕式。与会诗友八十多人,老中青结合。会毕乘车环游庐山。

离白鹿洞至九江县

朝看匡庐意兴长,灵泉源自读书堂。四番诗会山增色,一雨转晴径未荒。百里盘迂林荫暗,千秋高咏菊荷香。濂溪老去渊明古,剩有清名伴九江。

环庐山北西行,一路绿树成荫,野香扑鼻。经九江市十里铺周濂溪故居,至九江县午餐。是处有陶渊明纪念馆,曾一游,有联:“浩歌传三径,傲菊自千秋”。

东林寺

东林古寺林泉静,虎啸溪桥过客愁。一望庐山峰岭险,云谲波诡日沉浮。

下午3时过西林寺(有塔无寺),至东林寺(有寺无塔)。寺建于东晋太元九年(384),屡有兴废。寺前有虎溪桥,进寺有大雄宝殿,座三尊大菩萨。后为神运宝殿,有释加牟尼像。殿北有三笑堂,上书一联:“虎溪聚三人,三人三笑话;莲池开一叶,一叶一如来。”后院竹林前有聪明泉,殿北有六朝罗汉松。寺前仰望庐山巍峨。下午3时许辞出东行,经古柴桑。

陶渊明故居

文宗一代陶渊明,石醉千年任雨晴。逐水桃花初梦觉,辞官彭泽始身轻。境庐识鸟归来倦,宦海浮名无所争。注视南山随落照,黄花送客气尤清。

下午4时许经古柴桑至陶村渊明故居,遥望南山,颇多感慨。入山有“醉石馆石刻”,传为渊明游山饮醉处。山中数十里,绝少人烟,清境殊佳,为写《桃花源记》张本。傍晚下山,采小花数朵夹入笔记,夜宿秀峰宾馆。

游香炉峰

李白诗篇众口传,今来古往景依然。名山应会登临意,飞瀑同看百丈泉。

10月1日上午,诗会负责人沈力(家溪)领队参观马尾(香炉峰)瀑布。景物壮丽,前人之述备矣,拙作不能尽意。

雨中登庐山

陇客迢遥万里来,偏逢密雨素心违。风中花树迷黄鹤,雾里峰峦隐翠微。牯岭芳泥留旧迹,鄱亭灵柱忆斜晖。美庐犹在人何去?一锁斑斓锦作灰。

10月3日冒大雨游庐山,在牯岭踏泥参观庐山会议会址。群情急盼于望鄱亭一览鄱阳湖胜景,惜雨雾弥漫,不见天日。又冷风洗面难支,仅参观毛泽东庐山办公住处。路过蒋介石宋美龄曾住过的美庐,门锁;隔墙一望,屋貌简陋。

凤凰台上忆吹箫·琵琶亭告别

名古亭新,几番风雨,到今人去情留。正晚秋天气,江水悠悠。参与诗词盛会,吟意动、白鹿昂头。匡庐境、仙源胜景,到处清幽。长亭,告辞合影,虽未抚琵琶,已掉行舟。看岸旁风物,烟笼琼楼。意绪依依恋恋,但难料、何日重游。齐挥手、同声祝愿,再会江州。

琵琶亭,原在九江湓江口,几经变废,今移建江岸天桥旁,典雅古朴,即将告竣。3日下午于此亭作别,旋进城领取归程船票。白庆祥、萧军去游张家界,我和新茸及杨允文夫妇、薛德元夫妇绕蜀回归。

住九江水上旅舍闲赋

告别琵琶亭,天教宿雨停。江边舟渡急,云际数点星。夜色朦胧里,看山不见形。闲倚栏杆立,映岸江水青。近岸人家营夜市,熙熙攘攘忙不已。杂货摊满码头旁,终宵叫卖不休止。物美价廉不消说,殷勤接待令人喜。嫣然嬉笑女郎声,更引顾客连赞美。长笛一声客轮来,拥挤争抢搬行李。代介住宿进饭菜,扶老携幼亲若子;索到钱财立变脸,抛尔中途不复理。夜深犹闻水打更,远近涛声搅人声。

3日晚移住九江码头船上旅舍四楼,夜景极美,遂上岸瞩目。码头熙熙攘攘,夜市热闹异常,门店、摊贩、运夫、商女搅在一起,利来利往,繁忙奸诈期间。

九江西行

告别匡庐入蜀游,快轮破浪离江州。望中三峡云水近,身与五湖烟景浮。

江行杂咏(九江至江陵)

船上观光兴倍浓,水天一色望无穷。风随轮渡激微浪,日照枫林射血红。夜色朦胧迷古岸,繁星闪烁过征鸿。一声汽笛江皋近,人在烟波浩渺中。

汉水入江会大流,满城灯火万家楼。龟蛇对峙长虹卧,鸥鹭无猜倩影留。无限风光沉夜色,有情涛浪嬉船头。今宵犹续昨宵梦,行到洞庭景更幽。

船旧抛锚屡屡修,岳阳楼近不曾游。城陵矶畔千帆过,洪泽湖平一望收。江岸人家渔火晚,天边落照彩云流。觉来神爽观江景,雾里江山别样秋。

沙市江陵大码头,咏今怀古意悠悠。曹刘争斗缘冲要,吴蜀交锋为报仇。碧野遥空过雁阵,青山夹岸抱江流。长虹卧波凌天际,闻道火龙通柳州。

江行看景大不同,两岸风光万象中。晓雾笼沙一色白,夕阳落照半天红。绕舱行坐均亲选,举目眺望任始终。偏爱渔舟三两个,四时领略自然风。

江水茫茫夜色暝,无人小艇载标灯。渔歌一路入田舍,脱兔三窟避老鹰。澹荡中流风浪急,闲谈今古水云腾。扣舷自娱观晴雨,又过云山数百重。

4日午由九江登船赴渝。是日晚过武汉,5日下午经洞庭湖畔,一望烟水苍茫。城陵矶在洞庭湖畔,大码头也,此处登船男女青年数百人,背负行囊,坐满舱间。洪泽湖在湖北境。6日凌晨,船停三四小时,是抛锚,是搁浅,不得而知。9时抵沙市,停一时许,江岸风景颇佳,船头写生纪胜。下午一时许至江陵(即荆州,古郢都),有大桥横江,据同行者云:“系通往柳州铁路桥”。

过宜昌

船近宜昌峡谷深,凉风飒飒入单襟。落霞孤鹜山亲水,城上似闻人弄琴。

6日晚7时过宜昌,两岸山势峻峭,风景殊美。惜夜幕降临,不能细看。

夜游宫·过葛洲坝

船稳风平浪静,纵目处,碧波千顷。一颗明珠一面镜,利民生、壮国魂、畅航运。万事争优胜,驯龙蟒、低头听令。更信前行无止境,闸门关、水徐升、方向正。

晚8时许过葛洲坝水库,电灯下一片汪洋如镜。四周人绕车流,船入航道,闸关水升与岸持平,即稳进三峡(西陵峡谷),时已初夜。

夜过三峡

葛洲坝过境渐移,江深月黑客心愁。朝云暮雨无由见,胜景难窥憾此游。

忽思昔日白居易,行过巫山未有诗。今夜难瞻神女态,我亦怅怅不言题。

久欲观赏三峡风光,此行船旧抛锚,中途延误,入峡偏逢黑夜,破晓已至巫山县。经西、巫二峡,仰视神女峰,则一无所见,殊为憾事。唐人范掳《云溪友议》载:秭归范知一迎白居易诗云:“中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连排云雨候清词。”白见诗怅然。谓刘禹锡三年理白帝,一诗未能而去。白亦然。范深以为“巫咏难”也。

白帝城

夜行三峡只闻钟,未见巫山十二峰。红日当空过白帝,青山高峻挂苍松。昔年蜀主托孤处,原是川东最要衡。石柱山城塔亦古,奇观独数错开雄。

10月7日7时许过巫山县入瞿塘峡。南有错开峡,因其峰高耸入云,中突兀如错开故名,在江南岸,乃瞿塘峡之奇观也。9时至白帝城,毗连奉节,两岸风光秀丽。峭壁绝壑,画法大、小斧劈皴之样板也。

云阳至万县

云阳西进物华新,一路描图斧劈皴。傍岸人家微露顶,丛林曲路净无尘。山城近岸庙前庙,水邑码头人挤人。拾级入城山货满,藤编竹器一街陈。

7日下午2时许过云阳,两岸山林,时隐屋舍,新建者白壁,旧居者砖墙。南岸山腰有张飞庙,远望绘以略图。6时许至万县,停船40分钟,拾级进城一游,满街藤椅,足饱眼福。前在湖南城陵矶上船之男女统下船,可知为打工者。

万县至重庆途中

两岸青山向后奔,雾中看景又黄昏。插云塔影窥天机,落日霞光映水红。夜幕无情遮望眼,凉风有意迓朝暾。行经忠县丰都近,一路山城更水村。

巴蜀风光意象娇,横江架缆一长桥。傍山城郭笼烟树,近水人家惯弄潮。悬瀑飞流珠一串,清猿舞罢月临霄。如何领略江行味?彩笔淫宣待细描。

水行数日望渝州,今过涪陵愿似酬。树密难穷两岸景,浪平只览一江流。时传广播日将暮,遥指山城雾隐楼。长笛横空惊客梦,人人争下不回头。

晚7时由万县解缆,一夜大雾,四望模糊。8日早7时起坐船头描雾景。经忠县至丰都,已近9时,雾隐楼阁,别具景观。8日近午过涪陵,江心不少邱屿,上有人迹及建筑物,与江岸人家相似,更能点缀风景。船行数日,始到重庆,听高音喇叭广播:市属9区12县,人口1380余万,面积28600平方公里。晚6时半下船,天已黑,住地下室旅舍。

山城览胜

两江相汇水清清,曾作陪都荡寇平。建筑恢宏云树里,交通利便水天中。骄阳破雾光尽美,群卉争奇香满城。顾盼流连三两日,犹贪风物不思行。

山城重庆,简称渝。四季多雾,又称雾都。西南区工商业中心,交通枢纽。有南、北温泉,公园,动物园。长江、嘉陵江两江汇合,园林独具特色。

游枇杷山公园

雨后游园步未停,兴隆先上红星亭。风吹草树弄清影,鸟瞰山城隐倩形。铁树高标人争赏,流莺婉转花温馨。太阳拨雾照江水,一任青山老更青。

9日下午1时许游园,登红星亭,雨后多雾,难见山城胜景。又赏铁树及新建十柱亭,即描简图。傍晚游鹅岭公园。

别重庆

留恋山城不欲行,韶华似箭屡摇旌。雨中难赏千般景,雾里争还未了情。一夕数过双路口,几番盼得半天晴。此日登车犹后顾,朝阳似送似相迎。

连日雨雾,游览且备装。于11日登车赴蓉,雾隐朝阳,时露微光。

渝蓉道中

朝发雾都晚至蓉,快车穿隧似冲锋。物丰俗美真天府,地沃江长宜业农。绿水青山增旅趣,黄花白鹤壮秋容。内江一闪简阳过,出站已闻报暮钟。

11日早7时许由重庆出发,下午2时过内江,复经资中、资阳、简阳等地,晚7时半出成都北站,住沙湾铁路招待所。成都简称蓉,又称锦官城、锦城。

成都青羊宫

步入青羊宫,朝阳满院红。游人先我到,雅兴我偏浓。

10月12日托人购回兰火车票。13日上午游青羊宫。游人络绎,钟磬缭绕,香火不绝。描老君八卦亭及唐王殿图即出。

杜甫草堂

气爽天高访草堂,浣花溪畔百花香。沉吟吏别秋兴句,万古高名似锦江。

出青羊宫经浣花溪至杜甫草堂。堂四层亭,有杜甫塑像。院内蔓草丛生,游人寥寥。甘肃天水、成县均有杜工草堂。千古诗圣,声名远播。三吏、三别及秋兴八章,皆杜诗名篇。

谒武侯祠

功高盖两主,智略尽人知。我欲思文迹,无从着一词。

武侯祠前后数院,古柏森森,高祠肃穆,廊腰缦回。正门悬匾题为“汉昭烈庙”。进二门为“刘备殿”。绕过厅后下台阶,上方为诸葛亮殿,匾题“武侯祠”,又名静远堂,列祖孙三代造像。两厢为钟鼓楼和陈列室。刘备殿两廊为二十八元文臣武将坐像,东文臣庞统为首,西武将赵云为首,均石刻简介。西穿红墙夹道,为刘备墓园。到处文物古迹,短时殊难尽览。

成都至乐山道中

朝阳初上出蓉城,景物迷人难状情。万里晴空来雁阵,四围绿树伴人行。水清又到夹江渡,林静时闻寒韵蛩。乐到名山舒望眼,停车先啖八仙羹。

17日早7时与新茸和德元夫妇游乐山。出城南行经双流、新津、彭山、眉山、夹江等地,于中午抵乐山市,一路风景如画。

天仙子·乐山大佛

瑞霭祥云山势挺,凿石刻山雕像正,法航普渡及众生。环宇静,慈容圣,万善归宗缘分定。叠翠高堂天半影,浮玉亭前看晚景,过来脚步更轻盈。江水动,游艇竞,明上峨眉千佛顶。

下午2时至乐山大佛前,泛舟岷江,仰瞻尊容。大佛开凿于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上,为摩崖弥勒坐像,身高71米,肩宽28米,为世界之最。唐开元元年(713)名僧海通创建,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于贞元十九年(803)完成,历时90年。凌云山顶有叠翠堂。与大佛头并高有浮玉亭、竞秀亭等古典建筑。游毕,原车行至峨眉山麓报国寺,已是万家灯火。

峨眉吟

我仰峨眉久,此来意万重。暮投报国寺,晓上万佛峰。雾里望金鼎,雨中听远钟。路遥难乘兴,中途改行踪。猿啼山色秀,地湿苔藓封。专访普贤寺,二童指要衡。殿宇新葺补,尊颜人敬恭。山田水溢满,坡屲便耕农。古刹接茅舍,梵音引玉龙。游人夹道呼,磴道步从容。午餐白龙洞,四处闻寒蛩。畅游清音阁,灵猴戏何凶。归来落照晚,小酌对苍松。

15日拟游峨眉山金鼎,因大雨改游万年寺(普贤殿)、清音阁、报国寺等,计一日程,下午3时前全在雨中行进。是日所经景点,均写图吟诗纪事。早8时出发,晚5时许归旅舍,泥鞋未干。

万年寺

快车冒雨行,直上万年寺。一睹普贤容,善缘佛祖赐。

峨眉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圣山之一,为普贤菩萨福地。万年寺又名普贤殿,位观心岭下,创建于东晋,唐改名白水寺。内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铸造普贤骑六牙白象铜像,高7.3米,重62吨。

憩白龙洞

行行雨不停,雾隐山中景。洞外一休歇,白龙未见影。

清音阁

游兴更无穷,穿山又越岭。清音阁下立,斜照屡催请。

清音阁午餐。阁在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唐称卧云寺,明广济和尚改今名。阁前有牛心亭,左右拱石桥,名双飞桥,楹联为“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诗碑亭抱猴摄影

亭以诗碑名,双飞桥合拱。抱猴拍一照,猴暴主偏宠。

诗碑亭又名牛心亭,为六角,日本汉诗学会会长上题“黑白二水洗牛心”句。亭前有携小猴供游人摄影者。余抱猴拍照后,新茸好奇,轻抚猴头,竟暴跳狂叫,尿便俱下;主人宠而不叱,反啧啧有烦言,余即多付小费始休。知为主人勒索之术尔。

报国寺

先上峨眉山,后游报国寺。寺临客舍旁,来往最容易。一进普贤殿,金光轻拂面。慈容众信尊,万念统归善。长联比大观,概括峨眉意。鹤驻浮云归,人间极乐地。

报国寺在峨眉山麓,为山之门户。原名会宗堂,创建于明万历间。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改今名。建筑宏伟,递进数院;殿内佛像,金光夺目。有七佛宝殿、普贤殿、大雄宝殿等。初入山门,大殿上悬“宝相庄严”、“法雨东垂”、“慈云西极”三匾,景观纷纶,殊难备述。寺两廊柱有刘君照所撰长联180字,与昆明大观楼长联字数相同,尽道峨眉之胜概。

伏虎寺

绿染溪桥路,林深虎患凶。幢成畏佛法,消遁竟无踪。暮钟时入耳,山寺往来人。谈虎色不变,乐听贝叶经。

寺在伏虎岭下,始建于唐,宋时名神龙堂。传南宋时四周林密多虎患,行僧士性驻此,于虎溪岩建尊胜幢以镇之,虎遁,遂更寺名为伏虎。寺藏万历间铸造紫铜华严塔,高6米,14层,周铸4700余尊佛像。入山门,匾题“伏虎寺”。过虎溪桥,越涧登山,仰视大雄宝殿而归。

踏莎行·游峨眉归

路转峰回,坪高顶远,游踪不到天之半。凉风密雨少晴晖,一亭一树云浮现。水汇清音,山藏宝殿,大千世界灵光显。归来独自费思量,仙缘未许终难见。

游峨眉归来,卧榻追忆:此行上庐山,雨雾迷濛,登望鄱亭,不见鄱阳湖景;入三峡一夜抹黑,不见神女峰;今登峨眉,又大雨,未上金鼎,难尽心意。何败兴之屡也。

眉山三苏祠

文宗一代仰三苏,大雅清奇旷世殊。诗韵集成选丽句,笠翁对语摘玑珠。凝眸日照披风榭,徐步廊阶碧草铺。未尽幽怀不欲去,同行招手屡催呼。

16日晨6时许,由峨眉报国寺快车赶赴眉山谒三苏祠,院宇清幽,廊阶朴素。览二苏轩、披风榭,匾额题咏,尽三苏事迹。

成都望江公园

数日流连不厌游,轻鞋稳上望江楼。四时佳气皆因水,一带芳菲岂是秋。日照亭台摇光影,雨晴草树弄风柔。团团锦绣都归蜀,应许薛涛善唱酬。

17日下午游望江公园,园近锦江,风景极佳,四时如春。内有望江楼、薛涛井等名胜。涛本长安良家女,字洪度。其父薛郧宦游卒于蜀,母寡家贫,涛遂堕入乐籍。知音律,善诗词,常与时士韦皋、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相唱酬。亲制小笺,裁供吟咏,号薛涛笺。薛涛井传为制笺汲水处。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二王庙

参天绿树正临江,江堰工成天府香。万姓被泽千古后,李冰父子始封王。

二王庙始建于南北朝齐建武时(约494),原名崇德庙。宋开宝五年(972)增塑二郎像。自宋起,李冰父子始追封为王,故称。庙与都江堰相望,清代重建。庙内景色深幽,并有铁花瓶、灌区图及李冰治水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石刻。庙侧有玉垒山公园(中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伏龙观等。

青城山览胜

步上青城山,山高任骋游。虔诚拜道祖,心动仙缘浮。四季常青树,群峰云尽头。上清宫后亭,望断岷江流。建福宫旁路,引缘道可柔。天然图画美,览景风飕飕。瞻仰天师洞,张陵事迹悠。地灵山貌古,野旷翠华稠。殿阁依势建,桥亭布局周。三清大殿里,日课例清修。钟鼓来远近,响彻一山秋。高低曲折径,前后栈索勾。凤下栖梧桐,鹤归卧松楸。猿啼冷月露,雨过湿云流。不觉碧山暮,林深宿鸟投。未登赵公顶,虽去意难休。

青城山距都江堰16公里,古称天谷山、丈人山。四季常青,山形若城郭,故名。为岷山余尾。主峰为赵公(明)山,上清宫在主峰旁,山之枢轴,天师洞为中心。前山后山,亭台楼阁,幽谷洞壑,星罗棋布,为道教发源地之一。十大洞天中之第五,宫观保存完整。相传黄帝来山访问仙人宁封,留有访宁桥、问道亭、轩皇台等古迹。东汉张陵于此著书传五斗米教(天师道),有天师洞大殿。自晋以来,宗教建筑渐盛,有道观70余座,自古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近年不断扩修,延至后山,山势重叠,曲径通幽。此游仅览前山:建福宫(在丈人峰下,游山起点。黄帝曾于此拜宁封为五岳丈人,故又称丈人观);天然图画;天师洞(古名黄帝祠,隋改延庆观,今有三皇殿);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赵公山顶,始建于晋。五代王衍于此重建行宫,宋毁。今存殿宇为清代所建,旁有神灯亭、呼应亭等名胜)。19日下午游毕回成都。

留别成都

小住成都十日游,风光壮秀意难休。遥观金鼎参天半,直上青城访道流。红照壁前多美膳,浣花溪畔苦吟秋。匆匆过客留无计,旦暮驱车返陇头。

连日且游且购车票,至20日订妥。红照壁,成都街名,所住招待所在彼。

贺新郎·成兰道中

懒乘长车去,正天凉、高空雁过,断云残雾。天地朦胧孰远近,灯火人家无数。卧犹想、难离天府。画样山河沉睡里,但今宵、意会目难睹。偏是月、近三五。惊回短梦天将曙,报高音、陡坡漫道,缓行无虑。秦岭巍峨千百里,绿树红花遍布。接陇海、陈仓稳度。目断斜阳天又暮,渭流长、谷转川原古。猛举首、黄河渡。

10月21日晚8时许由成都北站上火车,一路难睹川陕边境风光为憾。22日破晓过双石铺、凤县,草木半黄,深秋景也。9时半过秦岭站,满山红花,别具风姿。10时半至宝鸡(古陈仓),下车购柿子数包。下午2时过天水(北道埠)。6时许过陇西,夕阳担山。晚8时至定西,稍停。晚10时半抵兰,孩子新宝专车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