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海刺吟(1947—1948年)
《海刺吟》一卷,余任教海原时之所作也。时蒋家王朝即将崩溃,通货膨胀,民生维艰;抓丁要粮,人心惶惶。乃书其所见,述其所感,存而以作当日生活之印证。
自注:*海原古名海剌都,又称海剌,见《海原县志》。
一九七二年二月
雪中过南华山并序
戊子春正月,余赴海原,途中过南华山。此山海拔三千公尺,人烟稀少,值大风雪,几毙山中。
夜宿早行行复止,离家不觉数百里。今朝当入南华山,万峰插天平地起。此山拔海三千尺,六月常有雪花飞。自是人畜少来往,白草凄迷行径微。客夏①余亦过此山,尝见白骨相覆盖。人言曾有宦游人,十月独行入边塞。大漠朔风送苦寒,七尺永在此山眠。至今路旁留白骨,征人见此只自怜。今忆此言重叹息,愁背伙伴泪暗滴。不知天际初春风,吹将万里云凝结。北风掠面利如刀,千山万山落鹅毛。此地自无人送炭,梨花绣满范叔袍。绨袍多年冷似铁,手足肌肤已绽裂。马身汗出凝作冰,崎岖路滑行不得。同行一老鬓霜繁,此时口噤不能言。似闻喃喃呼佛号,祈止眼前雪浪翻。头晕目眩无知觉,自分身将填沟壑。思亲只使肝肠断,泪洒成冰随风落。俄而下山路渐平,前途迷离是海城。海城已至雪未止,老翁犹有念佛声。
寄李献之并序
献之,余故人也,客岁②冬相会于里门,年来投身社会,言及皆有无限感慨。今春接其来涵,满纸牢骚,疑其赋闲,因为诗以慰之。
献之尔今何所营?躬耕不负七尺身。东风三月送细雨,南亩应见禾青青。往事那堪重回首,屡见浮云变苍狗。立功你我叹莫能,立言未必能不朽。不若长歌归去来,东篱且泛菊花酒。我今漂泊至他乡,每见春色只断肠。岁岁空弹流水调,年年忙作嫁衣裳。拙荆昨寄数行字,家中已无隔宿粮。粮价涨至二十四,偌大负担何由至?感此弥觉伤客心,牛衣湿透英雄泪。呼嗟乎!李白潦倒杜甫贫,只因毕生作诗人。往哲昔日皆如此,我独安能免沉沦!深夜吟罢一长啸,趋名趋利真堪笑。新声高唱入云端,千里故人当同调。
注:①客夏:去年夏天。客,过去的。②客岁:去年。
言志
我爱少陵叟,诗成百世惊。新声讽社会,史笔写民生。太白惟言酒,飞卿只道情。谁悲天宝后,胡骑陷西京!
寄内
思卿日日望云霞,愁到春来更转加。细雨东风寒食后,小园开遍异乡花。
春望
满目河山碎,春来草不芳。园庭无竹树,道路多流亡。塞北战争急,江南选举忙。风沙薄暮起,鼙鼓动残阳。
春日晚眺
子规声里夕阳斜,春满荒城处处花。老杏凄凉窥落照,小楼寂寞咽悲笳。烟迷塞草征夫远,云锁关山去路赊。骨肉流离乡土迥,栏干愁倚数归鸦。
海原竹枝词七首
一
自是桃源好避秦,无忧永作葛天民。连朝细雨花开后,多少霸桥驴背人①。
二
晓起修渠工作忙,清波引向窖中藏。家家户户斜阳里,庭院溶溶水绕廊②。
三
羊群妆点乱山中,似雪柔毛造化工。岁岁雁归冬至后,风尘道有羊裘翁③。
四
平野无垠好牧场,轻烟遥起百花庄。灶燃牛矢人嫌臭,锅烹羊羹我羡香④。
五
儿童寺里闹纷纷,笑语书声隔树闻。哑哑喃喃人不解,齐拿牛骨念阿文⑤。
六
裹好头巾着绮纨,妆成楼上倚栏干。乌云最是销魂处,不许伊人仔细看⑥。
七
家家似有棋枰声,闺里时时笑语生。怪道昨宵春梦好,原来今日斗牌赢⑦。
自注:①海原多驴,乡老入城,率人策一头。②海原土厚水深,掘井不易,家家引河水贮窖中,以备食用。③滩毛皮乃海原之特产。④海原羊羔肉甚肥美,然燃料缺乏,多烧牛羊粪。⑤回民儿童学习阿文,初,写字母于牛骨上。⑥回民妇女头发忌见天日,皆着手帕。⑦海原赌风甚盛。
古意
一二贫妇人,横卧城北路。老少俱垂涕,嗷嗷声待哺。我心实恻然,下马且少驻。听其老者言:“家在中卫住。一子已出征,丈夫今又戍。去年遭天旱,今岁禾犹青。家无隔宿粮,故乡难为生。”连年频内战,何处是乐土?同是漂泊人,相顾泪如雨。
逢乡老话家乡事
碌碌为衣食,奔波至穷北。西兰路断后,家中无消息。君从故乡来,故乡事何如?“故乡人惶恐,谁复能安居。长武战事紧,羽檄时驰驱。老弱欲逃亡,丁壮守城防。数千国民兵,筑垒日夜忙。筑垒复修渠,犹嫌城防虚。三日余离家,不复知其余。”我闻故老言,请为故老歌。战云数万里,何日能止戈。有家归不得,到处流亡多。歌罢更无语,相对泪滂沱。
逢乡老话静宁造林
故老垂涕向我言:“伤心不忍话故园。今年县长王公有远虑,第一急务为植树。不意陇东烽烟生,必须积极训练国民兵。城防急需筑工事,又派民夫数千名。男儿集中备防御,难留田亩锄禾黍。植树家家更无人,政警沿门呼妇女。政警、甲长与保长,当时威风君不知。夜半执鞭击门户,儿哭女号鸡犬啼。入门高叱声暴戾,我等奔波为公事!公事不许到天明,立刻去到造林地!可怜妇女怎敢言,三更掘土暗垂泪。”我闻此言重叹息:“造林有人护者谁?”翁言“昔日县长叶正元,一春植树满荒原。而今试向平野望,绿杨能有几株存?”吁嗟乎!皆知造林为善政,小民辛劳亦职分。所悲今春虽青青,待至明年折作薪。
无题
芳园重往恨绵绵,不再惊鸿映水边。浓绿满枝幽径冷,乱红委地锦泥残。眼前光景随时改,树里莺声到处传。鸟雀催将春去后,杨华轻薄榆抛钱。
日蚀
日有盈亏举世惊,家家营救乱敲钲。回头诧见朱晖减,举目静观星斗横。天上既能生黑暗,人间那得有光明。可怜黎庶无知甚,长跪焚香乞太平。
登天都山感怀
年荒世乱黯神伤,着屐聊登万仞冈。林鸟昔时向我舞,山花今日为谁香?西兰道路多离散,秦陇关城尽设防。怎忍居高南向看,烽烟起处是家乡。
自注:天都山在海原城西四十里,传为西夏赵元昊避暑处,所谓南牟内殿,即在此山。
题天都山洞壁
西上天都山,重峰几度攀。钟声出石室,鸟道傍云关。避暑人何在?归宫马不还。黄河流不尽,千古永潺湲。
不寐
征夫常不寐,中夜起徘徊。塞月映窗冷,边风动地哀。陇东消息断,故里事疑猜。亲朋无一字,愁颜醉岂开!
仿饮马长城窟行
从军二十年,为国忘生死。抗日整八载,出入炮火里。谁不恋家室,国亡家亦毁。念此血沸腾,势必雪大耻。国耻既已雪,男儿光国史。意欲别上官,解甲归故里。同室谁操戈?又见烽烟起。挥泪重执枪,征战何时已!饮马长城窟,血赤泉中水。寄语家中妻:“可嫁他家子。沙场刀枪恶,寻作沙场鬼。”书寄边城夫:“君言何出此?昔君出征时,妾颜如桃李。罗衣不复着,红妆对君洗。幸自加餐饭,余生亦无几。白首纵难见,九泉下相俟。”
中秋
天涯独自过中秋,忍顾团圆月满楼。佳节每逢惟下泪,离人无奈只凝眸。遥知故里通宵好,始觉他乡一夜愁。漂泊年年归不得,倚栏无语恨悠悠。
落叶
凉风玉露施天威,叶落纷纷树影稀。应是只身难自主,故离老干随风飞。已无凭藉将何往,从此飘零岂得归!回首故枝犹在眼,徘徊不去总依依。
散曲一套·夜雨感怀
[北新水令]天涯作客闷无聊,猛抬头,黄昏重到。愁云遮塞月,细雨洒林梢,一夜潇潇,只向着客窗闹。
[驻马听]旧恨难消,冷雨凄风夜寂寥,新愁怎浇,囊空久不近香醪。身如落叶任风飘,半生零落凭谁告。秋已老,此心如被浓云罩。
[沉醉东风]卖嘴客真堪绝倒,教书匠有甚清高?年丰犹感柴米艰,布贵应叹棉衣少。入门来女哭儿号,真所谓十载寒窗苦煎熬,敌不住扁担一条。
[折桂令]舌耕岂是旧怀抱?读完葩经,又诵离骚,想青史名标。怎知当年壮志,今日烟消。坐寒毡被人讪笑,登讲台空自解嘲。前途遥遥,梦影迢迢,青云志岂能便偿,进取心就此轻抛。
[沽美酒]今日我,似颜渊,食用箪瓢;如仲由,衣被缊袍。陋巷穷居愁岂少?说什么安贫乐道,个中味自己明了。
[太平令]谁不愿妻美妾娇?谁不愿宗荣祖耀?怜范叔谁赠绨袍?知管仲今无老鲍。不见知音琴尾焦,任今生寂寥,这硬骨头不肯向人折腰。
[离亭宴带歇拍煞]清秋景物惹人恼,不眠频把孤灯挑。一夜里愁思如潮。听窗前淅淅沥沥雨如倒。更是谁家砧杵声,夹着些冷冷清清的风儿闹。刚一霎儿静悄,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城头上又啼鸮鸟。今宵梦怎成,旧恨丢难掉。刚打三更明尚早,把一曲《雨霖铃》放悲声唱到晓。
闻流浪女歌
纷纷暮雪洒长街,奔波衣食暮归来。街头忽逢两歌女,轻吐妙音使人哀。两女年约十四五,玉容憔悴状贫窭。驻步却立耐严寒,听她道出人间苦。北风声里歌声长,胡琴伴奏倍凄凉。“战场摆在家乡里,流落他乡想爹娘。爹娘遥遥在故园,年前卖掉姊妹俩。实非二老忍心为,祖母病倒无供养。我家本是小康家,数亩薄田种桑麻。姊妹盈盈处深闺,朱唇淡点亦自夸。外患平后内战起,战火延烧入故里。两兄相继被抓兵,田园房屋炮火毁。当时生计倍艰辛,无奈卖去女儿身。临别阿爹垂涕语,可免同作饿死人。阿娘此时已如狂,痛哭牵衣不肯放。从此故乡阻山川,天涯海角常流浪。流浪历尽人间愁,每思往事泪暗流。悲歌怎尽心头恨,强陪笑脸为缠头。”我亦飘泊至穷北,今闻此歌心恻恻。年来战火满中原,几家能得安乐食。流浪人逢流浪人,泪共风雪点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