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河西吟草(1986年8月)
丙寅初秋,旅游敦煌,沿途所写诗稿(纪事为主),名曰《河西吟草》。
早发兰州
丝绸古道河西行,水水山山总是情。绿树荫浓云雾散,黄花一路笑相迎。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五日七时半由兰出发,烟雨濛笼,至河口天晴气爽,一路林荫夹道,黄花盛开。
永登道中
河湟重镇永登城,古道驿传认旧名。气爽秋高马正壮,家家温饱庆升平。
永登许多地名为古驿名,如武胜、岔口(产良马)驿等。
乌鞘岭
乌鞘岭上望祁连,山外高山天外天。犬逐牛羊不去远,茫茫碧草更无边。
乌鞘岭向有韩湘子庙,车未停,未克一访,未知在否?
天祝午饭
向午就餐安远驿,重来新貌认难真。妾能炒菜郎迎客,夫唱妇随可意人。
当时天祝县治在安远驿。旧日该地极为萧条,今街道整齐,车水马龙,大非昔比。
古浪
峡尽豁然见古浪,火龙经过镇中央。市场农副摊儿满,红杏一篮分外香。
古浪气候高寒,时已入秋,市场仍有红杏出售。
抵武威
满川绿树隐凉州,迁变沧桑几度秋。五十年来又一到,沙郊荒野起层楼。
四十年代初离武威时,除雷台湖、海藏寺、新城外,城郊一片荒凉。现绿树参天,高楼四起,更有豪华宾馆。
雷台观
当年信步上雷台,今日探幽汉墓开。奔马飞腾向世界,沙场静卧久沉埋。
雷台在北门外,自掘出汉墓铜奔马,遂驰名中外。
游武威海藏寺
五凉名胜灵钧台,今日公园水上开。男女同游划小艇,主宾列座共衔杯。绿杨掩映歌声雅,碧水生波鸭阵来。旧阁藏经千百卷,历经劫乱半为灰。
寺在城西北郊,最上为“灵钧台”,东晋永明中凉王张茂所建,现辟为水上公园。
寻高园不果
访旧无踪原路归,沉思搔首步迟迟。五凉数载无贪恋,独爱高园玫一枝。
四十年代初,曾供职武威县政府,友人寓居小南街高氏院中(因院内有花,余改院为园)。主人爱花成癖,满园栽植盆花。余常访友人,因与主人亦熟。每当春夏,偕坐赏花,独爱粉红玫瑰一盆。一九四一年夏离凉时,曾写小诗二首,有“赏花人去留余兴,待月心怀未了因。纵使东风吹有便,再回首已百年身”句。今将五十年矣,幸得一到,特意造访,物换星移,面貌全非,遂循原道怏怏而返。
永昌二首
细雨濛濛过永昌,古城处处换新装。映门流水洗青菜,户户乘凉有白杨。
八月十七日十时过永昌,县城虽小,市面整洁,街旁流水淙淙,绿杨成荫。
车停访友空回头,怅望城心钟鼓楼。留恋牌匾题跋字,欲行且住再凝眸。
八月廿七日由敦煌回程过永昌,车停城内钟鼓楼旁,访友未遇,得间遍观四周(不能上),连下层台座共四层,上三层楼,四面皆匾额。自上而下录之:东上“丽日摩云”;次“民淳俗美”;再次“金阙迎恩”,下额“大观”二字嵌砖墙上(下同)。南上“文运天开”;次“金壁联峰”;再次“云锦天香”,下额“迎薰”。西上“天中一柱”;次“怀柔西域”;再次“玉关通道”,下额“宁远”。北上“声闻四达”;次“保障金川”;再次“威宣沙漠”,下额“镇朔”。上下款因字小未录。
永昌至山丹道中
绿树碧空远近山,山丹却在画图间。胭脂遥与群峰并,风静草平水一湾。
途中同行者指言:南为胭脂山(亦名焉支),又名大黄山。汉武时颇有一段故事。
山丹漫笔
川行处处见长城,远近烟村水纵横。树老山深雪积久,天低野旷草生荣。丝绸古道长征路,军牧秋风大马营。隐隐云隔民乐远,红皮大蒜最闻名。
车至山丹,因故停留较久,遂信步郊外,有卖大蒜者,自言远自民乐。据同行知情者云:民乐大蒜,张掖市场近而真,此处多为冒牌,以其远故也。是否?姑妄听之。大马营在胭脂山与祁连山之间,为军马牧场,久负盛名。
甘(州)凉(州)抒怀
甘凉誉赞称金银,究指官征抑指民?人定胜天地利厚,河清海晏民情醇。石羊黑水源流远,汉马唐钟旷世珍。今日重游增欣慰,愿和长老结为邻。
甘凉二州,旧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称。四十年代初,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视察河西到武威,甘肃六区专员贡沛诚陪于游海藏寺,河西日报社社长方炎随往。见该处地沃禾壮,树茂湖清,方献殷勤指谓于曰:“所谓金张掖银武威正指此也!”于正色曰:“金张掖银武威,系指做官征敛而言,非指地方民富而言。”贡悟然有惭色,方默默无言。张掖有黑水河,武威有石羊河,均源出祁连山雪水。武威铜奔马驰名中外;张掖城中心钟鼓楼悬唐钟一口,重六百公斤,声闻十里之外。
张掖杂咏三首
昨游大佛寺,今上钟鼓楼。旭日方东出,征鸿报早秋。炊烟初散尽,禾黍正丰收。注目望南岭,云深去路悠。
大佛寺原名如叶如来寺,后改宏仁寺,创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因寺内塑大卧佛一尊,俗名大佛寺。佛身泥塑中空,金妆彩绘,长34.5米,高7.5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泉水味美,石柱尽雕龙。树色映空壁,阳光穿老松。课铃忽远近,讲授仍从容。去去情难尽,停停意更浓。
甘泉为张掖名胜,因久未修饰,呈古老状。周围石砌花栏,栏有等距石柱十根,柱柱雕龙,呈倒钟八卦形,颇雅致。泉虽有水,将竭。后院为小学,时近中午,校铃频催下课,教师仍从容讲授,极尽师责,可贵!
信步穿街巷,市容旧且新。云开树有色,雨过路无尘。三出南门外,农忙似早春。稻黄满垄亩,万户乐频频。
住张掖将二日,游看名胜古迹,遍步城郊,处处清纯古朴,真是“塞外江南”。俗云“甘州不干水团圆”,信然。
甘(州)肃(州)道中
树茂沙平绿满川,天高雪白望祁连。枣红映日过临泽,瓜蜜熏风缭酒泉。塞上风光收眼底,意中情味在云间。古城新市沧桑地,西望雄关势若磐。
八月十九日由张掖到酒泉,一路天晴气爽,处处风光宜人。尤以临泽红枣、酒泉西瓜质优价廉,美味可人。
酒泉漫游
一到名城兴倍增,钟楼久仰欲先登。天门深锁拒游客,云路徒瞻最上层。坐爱酒泉思痛饮,期临瀚海沐清尘。隔山欲挽夕阳住,懒看莹莹满市灯。
酒泉钟鼓楼闻名遐迩,时楼门深锁,未可登眺,仅见四周匾额题字。楼三层,梯门楣额为“云路先登”,楼四面匾额为“东迎华岳”,“南望祁连”,“西达伊吾”,“北通沙漠”。第三层南檐大匾题“气壮雄关”四字,上款“光绪乙丑仲春”,下款“汉南蒋瑞题”。
酒泉公园
雪满祁连绿满川,汉家大将议筹边。无功不饮金泉水,老去湖边自划船。
酒泉公园,传为当年霍去病斥逐匈奴立功,与将士痛饮御酒之处。酒泉故名金泉,自霍更名酒泉。
登嘉峪关
万里长城西尽头,关门启闭几春秋。城高望月昆仑近,地险屯兵胡马休。大漠丝绸通古道,边洲新市起琼楼。八年苦战天开眼,颇赖玉门出石油。
嘉峪关至玉门道中
雄关漫道历沧桑,古往今来多战场。风起沙飞尘蔽日,天荒地老草枯黄。杨柳新栽春始度,苜蓿广种野尤香。奋战精神从此始,行人不再叹凄凉。
一路多沙漠古碛,只嘉峪关、玉门两市附近,有水有树有楼,具现代城市之规模,前途正无限量。
玉门市
高楼遍布四围村,一路清风过玉门。地有万年藏宝库,山无寸草调寒温。自从油出老君庙,助扫狼烟荡寇魂。更有石油河畔水,源源接济青苗根。
现玉门市为石油局所在地,旧玉门县改为玉门镇。老君庙油矿在南坪下石油河岸,四面秃山。据界碑略载:老君庙在三十年代发现可采石油而闻名中外。相传清代有一人在此河淘金致富,遂于岸边修老君庙以还愿,故名。1877—1937年美俄地质学者相继来此勘测。八年抗战中,玉门大量石油供给前线,功莫大焉。
安西
古城荒漠少人烟,四季风沙扑满天。万里征尘愁出塞,千家渴饮念清泉。天寒不过回归雁,地瘠难逢大有年。昔日苍凉今去也,满川绿透是桑田。
四十年代初在友人处偶遇安西县长,谈及安西四季一场风。风沙往往扑天盖地,一夜堙没城墙。地瘠民贫,难以言状,至今记忆犹新。八月廿二日十一时抵安西午餐,车加油,巡看街面整洁,城郊水渠经处,良田纵横,绿树成行。
敦煌纪事
历代西陲文化城,几多县市命村名。阳关道阔驼铃远,千佛洞深蜡炬明。风起鸣沙山貌古,月移静树泉源清。隆隆铁鸟从空降,万里遨游一日程。
敦煌(古沙洲)远处关外,过去人烟稀少,但地极丰沃,气候温和,盛产粮棉。居民多系关内移去,先去者拓荒辟居,后来者缘亲聚居,繁衍久之,遂以故乡县市名命现居村镇名。三十年代末,敦煌县长杨灿与谈如此说。今询及地方人士,果然。八月廿二日到沙,廿五日离开,曾参观各景点及名胜古迹。阳关路远,未克一游。敦煌自改革开放,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尤以港澳及海外侨胞居多。
高台谒董振堂陵园
操戈同室痛河湟,英烈贯虹董振堂。不为功名不为利,至今侠骨有余香。
河湟事变,同室操戈,其惨状至今闻之,亦使人毛骨悚然。红军西路军长征到高台,董振堂同志被害后,枭首城门示众,其惨烈难以言状。回程于八月廿六日中午由南华镇北转至高台,转向董烈士陵园献花圈。董河北新河人,保定生。
河西走廊漫笔
祁连高耸破天荒,放眼河西一走廊。征伐拓边思汉武,筑墙御寇忆秦皇。平畴沃野米粮库,峻岭深山珍宝藏。今是昨非休定论,历经多难正兴邦。
河西之行于八月廿六日完满结束,返回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