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友声(15首)

卷六·友声(15首)

和智华诗友《自述》

碧玉箫

苦辣酸甜六十年,沧桑梦迹忆居延。马蹄声里边关月,军旅生涯大漠烟。鸿雁惯经芦荡水,胡杨不屈雪中天。至今笔底风云动,大半精神是戍边。

解甲平凉未息肩,青囊济世效先贤。崆峒曾采延年草,陇坂还开祛病泉。诗卷重翻新甲子,雁鸿长结小神仙。文章药石情怀远,放眼乾坤月正圆。

读王智华诗词

杨柳

雕词炼字滚雷藏,睿智晶华韫雅章。铁案寒窗秋月冷,铜笳暖角夏日煌。红消绿醉同书砚,水舞山闲共画堂。百韵两声一觯酒,读来句句暗生香。

自注:杨柳:平凉人,市文化馆副馆长,副高职称。

赠王智华诗友

刘昭

情幽辞斐起波澜,镂月裁云贵自然。意邃思深瀛海水,词清句洁碧池莲。十年求索探韶乐,一曲回归唱禹天。咽到腹中肝肠动,吟喉飘出彩云旋。

自注:刘昭(1923—2011),榆中人,平凉市农校高讲。

读王智华先生赠诗有感

石爱玉

潮有飞花汐有波,泛舟学海浪生歌。晨观彤日携帆影,夜揽繁星伴梦河。浅猎莫嫌鲜羽少,远航只恐暗礁多。闲来不辍春秋事,任尔量裁与赋哦。

自注:石爱玉:女,平凉人,南油学校教师。

和王智华诗友《自述》二首

孟祥瑞

阿阳壮士忆居延,铁马金戈梦里牵。日晓临溪磨宝剑,夜阑立哨警狼烟。鹰飞虎啸滋怀浩,雪砺风搓练骨坚。东渡黄河回首望,红霞灿烂赞英年。

舞笔挥锄种两田,乐归成纪拜诗仙。掘岩尝草翻千岭,敲韵采风撑一船。撷得灵芝兴大地,吟成虹彩灿蓝天。泉湖常映门前柳,剑影书声落水边。

自注:孟祥瑞:崇信人,平凉市医院眼科主任教授。

和王智华先生征和二首

孔晓风

岁临六秩日中天,半世艰辛一梦牵。植草种花栽碧树,防沙固垅靖黄烟。边塞旌旗军纪整,兵帐风云眼界宽。守土卫疆功业最,秋阳高照不知寒。

大丽绽开结蕾繁,菊花娇俏涉诗坛。一唱港澳还京邑,六咏神舟载誉船。情结故乡千里水,眼收世事九重天。诗笺吟醉三秋草,浓墨飘香著大篇。

自注:孔晓风:平凉人,崆峒区政协委员。

应王智华先生《自述》原玉二首

郭兰芳

先生雅室柳湖边,左柳惠风楼映泉。曲径通幽连泾水,今朝睿目胜当年。偷闲观钓泛诗海,妙句神来涌心田。塞外胡杨春色老,金秋硕果更纷繁。

兵戎铁马是从前,吟苑药锄戴月还。韵海勇激平水浪,书山莫道步云艰。诗淘紫砚奥玄出,词寄湘天箫笛连。歌舞霓虹君未醉,几多新赋套佳餐。

自注:郭兰芳:平凉人,崆峒区东街办干部。

读《百年绝句大典》并依王智华先生韵二首

何明恩

路遥古道亦绵延,扫壁题诗宿梦牵。欲借阳春增稔色,须还白雪著岚烟。巴人惯作磨坊转,学士当寻佳境宽。能解此环攻错日,出藩不怕风雨寒。

情注心香寸草田,灵山问道几成仙。五车书读诗充栋,一竹篙撑韵荡船。应访百家荣异卉,还劳千日踵新天。若知高凤曾漂麦,笔洗浮尘泾水边。

自注:何明恩:河南人,平凉市林业局干部。高凤:东汉南阳人,以农为业而专精诵读。妻令晒麦,雨冲不知,传为耕读佳话。

和王智华先生“征玉”二首

高治海

与君回首忆居延,三十八年似梦牵。共踏祁连千里雪,同观大漠一孤烟。雄关古道情难断,酷暑寒风骨更坚。已把青春酬国泰,尚留清白慰余年。

织罢长缨进药田,蟾宫弄杵欲成仙。桂林不见千年树,韵海常行万里船。报国勤思磨宝剑,归途自信有青天。壮心岂老云山外,无限斜阳照陌边。

自注:高治海:平凉人,崆峒区商业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