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现在,从著名的文学大师到无名的青年习作者,都忌讳以“文革”作小说的背景了,而我仍然涉于其边缘讲述故事,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希望读者朋友不要做过多的解读。“文革”前,我一直在农村生活。记得那时连接人们生活的链条都是些“运动”,大运动套小运动,所有的人都是“运动员”,尤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贫农,出于一种朴素而又深厚的感情,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运动中, 都是积极地行动者,自觉不自觉地制造着令人心酸的悲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从而结束了这段可悲的历史。

这段历史是结束了,永远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教训太深太深了。我想,作为一个历经波折的中国人,尤其是农民,永远不应该忘记这些血的教训。于是,我用自己笨拙的笔,原原本本地记录了我所亲身经历过的那段生活,写成了这部粗疏得有点儿不像样子的小说。由于功底浅薄,一磨近乎十年。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代已经距离我们很远很远了,我不过是唱了一曲过了时的挽歌。

这部稿子在修改过程中,受到我省专业作家王家达、省出版社编辑张春波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杨柳等老师的苦心指导和热情栽培,在这里我对他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1989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