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官办的第一个戏曲班社
2025年10月13日
四、肃州官办的第一个戏曲班社
民国十五年(1926年),当时任安肃道尹(后改为观察使)的魏鸿发(字绍武,甘肃甘谷人)在酒泉城内北水池沿子(现酒泉第二中学校址)营建新式剧院,创办了秦腔“正俗社”。“正俗社”的创办首次打破了以往戏剧班社利用庙台演出的惯例,剧院开始依次售票,开对号入座的先例,为酒泉官办的第一个戏曲班社。民国十九年(1930年),清末道台衙门师爷蔺耀庭(张掖人)酷爱戏剧,擅长书画,同一些爱好秦腔戏曲的商户吴俊堂等人集资筹办“新光学社”,从当地“平民小学”挑选了11个十三四岁的学童,聘请阎正光、张兴三、葛正兴任教,半年后登台演出。首场演出的《孔家庄》,一炮打出了娃娃戏班的名声。去张掖、武威等地演出,一直很红。后来在武威同当地“民乐社”混合演出,由于生活艰辛,加之日本侵略者飞机将城隍庙戏台炸毁,不久返回酒泉。后因营业不景气,蔺氏以写字卖画救济艺人维持生活,但终不是长计,遂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散伙。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又有山西万荣县蒲剧艺人狄龙山、孙成群、筱兰香等40余人来酒泉组成“晋新社”,在“山西会馆”演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蒲剧青年须生演员李芳轩等人来酒泉加入“晋新社”(此后改名“共和社”),李芳轩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