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六合班”

七、敦煌的“六合班”

发展最早的是敦煌的“六合班”,系清光绪年间建班。从建班到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成员变动颇为频繁,杨生录为该班的“箱主”“台柱”,唐绺子、葛绺子、胎里红都曾参加演出。“六合班”几经变迁,至新中国成立前夕(1948年11月),由文化教育界人士出面,将“六合班”改组为“塞光学社”。参加组织“塞光学社”的政界委员有10人,他们是:严显、王寅卿、王林、白文卿、张继祖、唐永贵、刘铸烈、黄祥、敷兆年、李淄,并推选严显为主任委员。“六合班”演变为“塞光学社”后,由张兴三担任社长,于1948年招收了“光子派”学员30多人,他们是:刘光裕、刘光林、王光才、陈光阳、郑光英、李光环、朱光明、陆光跃、孔光熙、段光玉、王光兰、张光泰、金光荣、戴光辉、刘光成、杨光武、徐光寿等。

“六合班”延存下来的主要演员有:刘光裕、陈光阳、张兴三、李振福、王富元、胡文举、付艳秋、李文轩、宋学成、王银花、何振民等。“塞光社”较好的学员有30多名,能唱50余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