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的戏曲活动
2025年10月13日
第四章 玉门的戏曲活动
清末民初活跃在玉门的“秦舞台”戏班,是玉门最早出现的戏剧演出团体。这个戏班有30多名编、导、演职人员,演出主要以秦腔古典戏为主。他们没有固定的场所,以流动方式走乡串村进行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接待。这个戏班据说最早是由西安过来的几个流散艺人发起组建的。由于他们收费少,随时随处都能演出,再加所演的秦腔传统剧目如《铡美案》《十五贯》《火焰驹》《柜中缘》等又深受本地群众的喜欢,因此一时比较活跃,也很走红。20世纪40年代末,与“秦舞台”同时活动在这一地区的还有玉门的甘青石油公司“励进会文工团”。“励进会”为玉门油矿甘青分公司俱乐部所属,该会设有京剧、秦腔、话剧三个队,行当齐全,演员功底扎实,经济力量较雄厚,曾一度荟萃西北五省戏曲人才,闻名遐迩。他们以秦腔为主,随后一些京剧、话剧演员都改演秦剧,大大充实了秦腔剧种。主要演员有:王新民(生角)、王景明(花脸)、姜能易(须生)、刘全录、周振中、孙鹏飞、张付贤(生角)、李爱云、李兴民(旦角)、赵连璧(丑角)。该剧团主要活动在玉门市石油矿区,是解放前酒泉地区较好的艺术团体,为以后这一地区的秦腔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