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蒲剧
蒲剧流行于山西晋南蒲州一带,又称“蒲州梆子”,酒泉人称“晋腔”。因它和陕西同州梆子风味相似,也称“山陕梆子”。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山西万荣县蒲剧艺人张心海带领“全盛班”流落酒泉,从此蒲剧传入酒泉。该戏班在酒泉活动二十多年,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左右改演秦腔。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又有一批山西万荣县蒲剧艺人来酒泉演出,这样酒泉先后流入过两个蒲剧班。两个剧班各有一批较为出色的演员,其中有些不但能演蒲剧,而且也会唱秦腔。
蒲剧唱腔有力感人,动作细腻干净,表演又有许多特技,如“毯子功”“稍子功”“帽翅功”及“带彩”戏和“铁把子”等绝技。因而蒲剧在酒泉长盛不衰,和秦腔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中,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活动了近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