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矿务局文工团

一、玉门矿务局文工团

与秦舞台同期活动的还有玉门油矿甘肃分公司俱乐部所属的“励进会”文工团,设有京、秦、话剧三个队,在矿区演出了剧种不同的剧目,如京剧《蜡庙》,秦剧《铡美案》《水淹七军》等。因演员行当不齐,经常采用以一个剧种演员为主、其他剧种演员配合的形式进行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玉门矿务局文工团”,增设了歌舞、电影两队。京剧队演员有:生角王枝荣、王忠敏、孙鹏飞,旦角吴曼青、杨利华,花脸冀幼华、杜安庆,王志荣负责。秦剧队有:名丑赵连璧,著名红生刘全录,他们的拿手戏有《出五关》《算粮》,被人们誉为“活关公”“活魏虎”。此外还有花脸王景民、李兴民等人,并招收了熊月玲、和尚泉等学员。

1955年成立玉门市后,秦剧队划归玉门市管辖,正式命名为“玉门市秦剧团”。同年参加了甘肃省戏剧调演,演出了《水淹七军》《辕门斩子》《二堂舍子》等剧目。

1960年,玉门矿务局文工团撤销,1962年恢复,1968年解散。

1971年,随着样板戏的普及,玉门石油管理局成立了样板戏学习班,负责人是李树宏、王登奎、王国强。这期间学演了《红灯记》《沙家浜》《海港》等样板戏和话剧《万水千山》《初升的太阳》等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