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皮影小戏,一跃而跨入舞台戏曲行列
2025年10月13日
二、民间皮影小戏,一跃而跨入舞台戏曲行列
早在1952年,甘肃省文联就曾组织专家到庆阳地区对陇东道情民间皮影的唱腔音乐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1953年还出版了邸作人、高士杰研究资料《陇东道情》一书。
1958年4月,原庆阳专区新声剧团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促使道情的唱腔音乐同秦腔的演出剧本联姻,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搬演了道情戏《铡美案·杀庙》《刘巧儿》等剧目。同年7月,环县秦剧团又以陇东道情演出了《金碗钗》《高山流水》《杀庙》《三里湾》《挑女婿》,结果使这一世代凭借“五尺亮子”件场唱事的民间皮影小戏,一跃而跨入真人直接表演传情的舞台戏曲行列。
原庆阳专区的这一举措,很快轰动兰州,轰动全省,各地纷纷传相效法,以道情音乐创编新戏,移植旧剧,尝试新声。甘肃省秦剧团创演的现代戏《六姑娘》《细水长流》以及改编移植的传统戏《二姐思春》(又名《二姐娃害病》)、《反长安》《吵宫》等,旋即产生轰动效应。而平凉专区新陇剧团也不甘寂寞,相继推出道情现代戏《新媳妇不见了》等剧目,也大获好评。这些剧目之所以能够成功,皆得力于道情音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