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孩子的自立

目标:孩子的自立

在我心中有着培养孩子的定义,那就是培养出一个能够自立的人。

这句话也许是我以前在某本育儿书籍上看到过的。过了婴儿整天只会睡觉的阶段,在我心中隐隐约约就有了让她学会自立的想法。

所谓自立,意味着什么呢?

和动物一样,动物园的母狮,会故意待在离孩子稍远一点的地方,看起来好像是在打盹,但是它的眼睛却一直关注着小狮子的一举一动。小狮子一旦有什么情况,它会立刻跑过去。

就像那样,在关注着孩子的情况下,充分给予他自由,孩子就会很好地成长,尽早地自立。

虽然是这么想,但这些都是在书本上读到的知识,与我头脑中的固有思维模式和观念还是有所差异的。其实,我在生活中还是会经常与孩子黏在一起,因为我的工作内容很简单,所以,虽然不是24小时都能和孩子在一起,但是一旦和她在一起,我就舍不得让她离开我的视线。

这与我理想中母狮的行为模式相比,就算是对孩子过于干涉了。因为我总是担心她,对她所做的事都想从旁协助。就算是一点点感冒,我都会马上带她去医院

希望她多交朋友,于是带她去公园,交到了新朋友,我又会代替女儿向她的新朋友示好:“请多关照,带她一起玩儿吧!”简直就像向上级请示一样。如果她们抢玩具,我明明知道让孩子们自己解决就可以了,却还是忍不住要去教女儿该怎么做。

可能是由于我干涉过度,孩子对我的依赖性很强,很认生,整天“妈妈,妈妈”地不离开我左右。我开始去观察其他可以自己玩的孩子。

到底怎样才能培养能够自立的孩子呢?如果像我这样太过于干涉,是无法让孩子学会自立的吧。心里对自己不断地告诫,却仍然免不了对孩子做的事感到焦虑和不安,所以最终还是忍不住要去插手。然后,对于这样的自己又开始产生焦虑的情绪。

正因为有了自己培养孩子的理念,所以才会对这种与理念截然不同的现实感到苦恼。正因为明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所以才会因为自己无法做到而感到生气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在她婴儿期间所没有的烦恼也一个个地出现了。我深深地感觉到,培养一个孩子真是不易啊!

虽然如此烦恼着,但自己还是努力去履行母亲的职责。

在大女儿1岁11个月的时候,我的二女儿呱呱坠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