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刺激,却不追求结果

给予刺激,却不追求结果

说起我的做法,属于第二种,“什么都想让孩子尝试”。

每天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然后从学校直接就送去了课外班,所以晚餐就草草地在车里解决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技艺学习都会维持很久。其中既有丝毫不感兴趣、不做任何练习、很快就放弃的项目,也有开始的时候感觉一般,但还是坚持下去的项目。

因为当时网络还不如现今这样普及,在儿童杂志或是投放在信箱里的小广告上,看到有貌似不错的课外班,我就会带孩子去上试听课。孩子如果感兴趣的话马上就报名,这就是我寻找课外班的方法。

要说“学得太多”,也的确是这样,但是,我明白什么是适可而止。

我内心是这样想的,“如果试过之后觉得不合适,就放弃”,“如果在这么多事中能找到孩子真正喜欢的项目,那也算不错”。

结果,是孩子自己找到了喜欢的项目,最终也只做自己喜欢的这一件事。

能够为一件事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毅力”,并没有在学习技艺中培养出来,而是通过先做各种事,在接受很多的刺激的过程中渐渐养成。

的确,比起浑浑噩噩地生活,每一天都接受新事物的“刺激”,就能很好地学会如何高效利用时间以及快速转换思维。并且,虽然是“浅尝辄止”,但是孩子一旦尝试过了,就一定会多多少少激发出他们某一方面的潜能。

通过给予刺激,孩子会得以快速成长。而且,给予刺激也会促进变化。能够做到给予刺激的,只有我们父母。不要马上追求结果,所给予的刺激会成为孩子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