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在初中二年级暑假结束的时候,孩子突然发生了变化。
在此之前可以说是“好孩子”的女儿,我要她做的事情她都会做,也会拿出我所希望的结果,是一个很努力的孩子。虽然有时候我也会有一些挫败感,但是可以和她保持很好的交流,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并没有特别的不安。
但不知是什么时候,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发现一直以来都在我的保护下成长的女儿,心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她有了和以前完全相反的性格,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这就是叛逆期的开始,也是自我觉醒的开始。
这时的女儿,为了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感,会对之前的自己完全抵触。
对于孩子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父母当然会手足无措。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呢?想要想方设法地让她回到原状,但是那反而会适得其反。我必须要理解的是,最痛苦的其实还是女儿自己。孩子的叛逆期是成长为成年人的必要而且重要的环节,绝不是什么坏事。这也是父母的力量受到考验的时期。
为了跨越过这个时期,有一条铁律,那就是父母不要慌了手脚。
父母的心情会通过语言传递给孩子。
因此,要对孩子说:“无论发生什么都没有关系,我会陪在你身边。”像这样,给孩子安全感,并以积极的姿态来给予理解,这对于帮助孩子跨越叛逆期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着突然产生变化的孩子,父母当然会担心。但是,要为他加油,帮助他,等待他将觉醒的自我好好地收藏在心中。对孩子的变化有激烈的反应,拼尽全力想使他恢复原状,只会起反效果。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时间那样慢慢地等待他。”
不要这样找理由,在必要的时候向孩子伸出援手。坚定地面对孩子,在孩子将要走上歧路时,帮他修正道路。我认为这种相处模式才是最好的。这个时期的孩子,说话方式很直接,有时甚至会伤害周围的人。但也没有必要对此感到忧心。“虽然他只是孩子,但那样说话也会令人感到生气”。父母也是人。实际上当我们处于漩涡中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小的事情也会在意,也会烦恼和苦闷。这也许是在我人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吧。
那个时候我听到了一句很棒的话。这句话拯救了虽然明明头脑明白,却无法付诸行动、踌躇不前的我。那就是“我明白你的心情,我们不妨试试这样去做吧,去听听孩子的想法,为什么会说出那样的话来”。也就是说,并不是去听孩子说什么,而是要去究其原因,探寻他说出这句话背后的想法,问问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的确如此,听听孩子说出“讨厌自己,讨厌家人”这句话背后的心声吧!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为什么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就能够找到孩子说出这句话背后真正的心情。因此我认为,说出这句话的孩子也感到苦闷,去理解她是我应该做的事。那样的话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想法也更加深入。孩子说出来的话其实是按捺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说出来的,那么我也没有必要对孩子的话马上做出激烈的反应。于是,需要再次好好地和她沟通。
有时人际关系会因为谈话方式的不同而向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即使是本应该融洽的亲子关系也是如此。这个时期若是想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就不要对孩子的语言和行动有激烈的反应,而是暂时搁置一段时间之后再去思考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