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然后……
我想这里面也有现如今流行的因素吧。正好在所谓“英才教育热潮”下,产生了“报考”这个词语,我也毫不犹豫地赶上这股浪潮,让孩子上了学前班。
因为身边报考名牌小学的孩子很多,或许我的确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但其中也不乏我自己的考虑。
因此我想让孩子进入国立小学。
理由就是,国立小学的就学环境更好,“该学的时候好好学,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这句话吸引了我。
即使是抽签入学的国立小学,也有着极难的入学考试。如果不作相应的准备,是不能过关的。
虽然让大女儿上了家附近的学前班,但是她对这个学前班却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趣,曾经让她学习过钢琴、体操、游泳等,她都表现出了兴趣,但唯独对这个学前班,却不当一回事儿。
之后,女儿向我坦白了她内心的想法,氛围太刻板的教室令她感到非常厌倦。
令自己讨厌的事情是不可能有所进步的。在全国模拟考试中(没错,即使学前班也有全国模拟考试),大女儿取得的名次差得令我吃惊。我一直深信我的女儿很聪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虽然很吃惊,但我更感到焦虑,觉得必须要让她学习更多。这种心情,我至今难忘。
作为母亲,已经稍稍成长了一些的我,暗暗对自己警告:不能不顾孩子的情绪去强迫她学习!重要的是平衡!
虽然我知道不能强迫孩子,但我同时也面临着严酷而矛盾的现实:不让她多学习一些是不行的。“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出孩子的兴趣呢?”
此时,丈夫第二次去美国常驻,使一筹莫展的我得以解脱。丈夫由于工作关系要去美国,所以顺理成章的,我和孩子们也一起同去。因此我们在客观上必须放弃报考日本的名牌小学了。
对我们来说这很幸运。如果还是在日本的话,我说不定会成为斯巴达式的母亲。为了让孩子考上国立小学,会强迫孩子学习,孩子这一生也许就会深深地厌恶学习,继而有可能成为一个无能的孩子。这样,孩子的一生都会在挫败感中度过,在讨厌学习的心态下长大。
现在想想都会觉得后怕。
去美国这件事拯救了我。没有时间在意模拟考试的结果了,我开始了忙碌的赴美准备。带着两个女儿,我们再次踏上了去美国的路,开始了在美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