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礼 俗
Etiquettes
礼俗,指礼仪习俗,即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礼节。传统的礼俗内容有弥月、抓阄、“添丁”、冠礼、生辰、婚姻、祭拜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有尊孔崇文传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每年农历9月28日孔子诞辰,我省各地民众都祭祀这位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在古代,我省每个县以上建制都设有孔庙(学宫)。据查,全省目前仍保留的学宫有30多座,保存较好的有肇庆德庆、揭阳、肇庆(高要)、河源龙川、广州番禺、韶关、潮州、湛江雷州、梅州五华、汕尾海丰、梅州、惠州、云浮罗定、揭阳普宁、茂名化州、韶关始兴、韶关南雄、湛江吴川等地方。我省曾出现莫宣卿、林大钦、简文会、伦文叙和林召棠等一批全国文武状元,至明清,我省书院林立,近现当代更是人才辈出。
我省各地民众十分崇拜英雄圣贤,包括以清正廉明、心怀民瘼闻名于世的北宋名臣包拯,唐朝抗击安禄山叛乱、死守睢阳城的民族英雄张巡和许远,三国时期“忠义贯乾坤”的关羽,宋朝慈悲为怀、除恶扬善、济世救人的海神妈祖,梁、陈、隋三朝时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广东南部发展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冼夫人等。
岭南地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出现过不少佛教著名人物。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惠能,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毛泽东曾谈到惠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认为《六祖坛经》“是老百姓的”。惠能的佛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唐宋以来中国和世界哲学的思想和文化艺术,受到世人敬仰。
岭南地区早期的本土宗教道教著名人物主要有东晋的郑隐、鲍靓和葛洪,其中葛洪是魏晋以来神仙道教最杰出的代表和集大成的理论家。葛洪的弟子黄野人(黄大仙)深得民众信奉。唐代何仙姑等道教人物也在广东留下很多事迹。至清代,道士李明彻通道家学说,又精于天文地理,曾协助编修《广东通志》,使道教在广州的地位得以提高。广东的道教宫观以惠州博罗和广州所建最多,道教诸神亦为各地民众供奉。
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我国人民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开始对城隍进行祭祀。广东各地古代城隍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民间宗教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如广州都城隍庙大殿的三尊城隍爷塑像,分别是主神南汉国建立者刘龑、明代清官海瑞和力劾严嵩的谏臣杨继盛。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广府华人对广州都城隍爷多加崇祀,成了广府游子在外的精神寄托。
继往开来,人们对庞杂繁荣的礼俗不断去粗取精,将好的、有意义的、催人奋进的历史文化留在现实中,留住民族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