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道
Worship Taoism

三元宫元宵节民众祈福(广州)
Believers pray for happiness at lantern festival in Sanyuan Palace(Guangzhou)

纯阳道观民众祈福(广州)
Believers pray for happiness in Chunyang Taoist temple(Guangzhou)
广州三元宫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是岭南道教著名宫观,初名越岗院,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葛洪之妻鲍姑修道行医之所。现有灵官殿、三元大殿、鲍姑殿、吕祖殿、玉皇殿、老君殿及道舍等道教建筑近百间。宫内终年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是广州流行的上元诞、中元诞、下元诞的宗教民间节庆的主要活动场地。
广州道教中人素有“北至三元宫,南去纯阳观”之说。纯阳观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正山门是当年道光四年建纯阳观留下来的建筑。观内有一幅巨型石刻书法作品《道德经》,是道教道德天尊、被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的老子西行至函谷关楼观台时留下的旷世巨作,是全人类的精神宝库。其开山祖师李明彻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观察天象、推算地理测绘法和三角几何学,撰成一部广东最早关于天文学的著作,并把道观作为天文观测台继续从事研究星际与修道养息。
仁威庙始建于宋代皇祐四年(1052年),明、清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修葺,是一座专门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初建时称北帝庙,因真武帝司水,故人们称他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来改称仁威庙。庙中的建筑雕饰汇集了岭南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桂殿兰宫”。农历三月初三是庙诞,参神、进香、唱八字等是庙诞期间的主要活动。历史上,仁威庙一直是广州市西部和南海、番禺、顺德等地信仰道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城隍作为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人们非常敬重的那些为人民做好事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仁威庙道长为众祈福(广州)
Taoist priest pray for the public in Renwei Temple(Guangzhou)

城隍庙众道长信众(广州)
Taoist priests and believers in Guangzhou City God Temple(Guangzhou)

罗浮山冲虚观(惠州博罗)
Chongxu Taoist temple in Luofu Mountain(Boluo, Huizhou)

冲虚观道众为众祈福(惠州博罗)
Taoist Priests of the Chongxu Taoist temple pray for the public(Boluo, Huizhou)
惠州博罗罗浮山冲虚观原址为东晋道士葛洪所建四庵之一的南庵,名曰都虚。葛洪升仙后,晋安帝义熙初(405年),改建为葛洪祠,以示纪念。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扩建,易名为葛仙祠。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又易名为冲虚观。以后历代均有修葺,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冲虚观内有殿宇五重,分别为灵官殿、三清殿、葛仙殿、黄大仙殿和吕祖殿。冲虚观是参观游览于一体的主题景点,香火十分旺盛,很多游客来此求财、求福。该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大仙祠(广州)
Wong Tai Sin Temple(Guangzhou)
广州黄大仙祠始建于清朝己亥年(1899年),1904年得各界热心人士捐款重修,对珠江三角洲一带有极大的影响。黄大仙祠于1997年复建,是一个集传统风俗、文化、艺术和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寺庙。全祠现设有黄大仙主殿,关帝庙、斗姥庙、财神殿、孔圣殿、吕祖殿、功德堂、观音殿以及东西添福、添寿长廊各一条。原黄大仙祠有百多年前留下石狮子、石刻对联、浮雕石柱、匾额、门饰等十多件珍贵文物。
民间传说中的黄大仙乐于助人,有求必应,普济劝善,故极受百姓的欢迎和爱戴。黄大仙祠的牌匾古木重500公斤,藏在地下五米深的地方已有2200多年,被鉴定为现今世上保存最久的古木之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主殿顶的一颗龙珠重达1000公斤,主殿以12条大柱支撑, 殿内全无柱位,是近代建筑学上的突破。

民众祭拜黄大仙(广州)
Worship Wong Tai Sin(Guangzhou)
民间供奉的玉皇大帝,道号自然,上界神王,每年正月初九为玉皇大帝生日。肇庆玉皇殿位于七星岩风景区内的玉屏岩与阆峰岩的鞍部上,又称“泰山行宫”,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是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建有山门、前厅和大殿等,大殿内有木制五彩蟠龙柱一对,疑是广东省内的孤例。
广府庙会是广东“一城一特”春节活动之一, 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一举办的传统庙会。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是一项广府文化嘉年华活动。广府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和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和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玉皇殿民众祭拜玉皇大帝(肇庆)
Worship the Jade Emperor(Zhaoqing)

广府庙会道长派洒仙水祈福(广州)
The priest sprinkle fairy water in Guangfu Temple Fair(Guangzhou)
相传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姓何名琼,是广州增城小楼人,增城何仙姑家庙为祀奉何仙姑而建。庙宇始建于唐朝,明代作大规模的修缮,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修。正堂供奉樟木雕塑的何仙姑像,左边墙壁有一幅八仙浮雕,右侧有一口天花井,名“仙姑井”,传说是何仙姑投井成仙的地方。庙正堂右侧的瓦脊上有一棵无土桃树,人称“仙桃”。许多善信都下重金提前订购,购得者无不祈求平安顺境,延年益寿。
八仙故事家喻户晓。汕尾陆河乡村的民间艺术巡游活动采用边走边表演的形式,表演《八仙过海》内容或以历史人物题材编成的古妆节目,生动活泼。

何仙姑家庙(广州增城)
He Xiangu Temple(Zengcheng, Guangzhou)

元宵节何仙姑和其他七仙巡乡(汕尾陆河)
He Xian'gu and other seven immortals on a tour to the countryside(Luhe, Shanwei)

三仙观正月朝拜者众(肇庆)
People worship three immortals at the first month(Zhaoqing)
肇庆三仙观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又名大觉寺,初为三仙阁,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重修。因殿内供奉着吕洞宾、汉钟离、李铁拐三仙塑像而得名。该观建筑坐北向南,前面视野开阔,周边树木郁郁葱葱,形成“峭壁森林”之绝景,极具仙气灵气,为少有的风水之地。观内还悬有铸于明万历年的铁钟。
三仙观内原有碑刻一通,是刻于明万历辛卯年(1591年)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刘继文撰写的《迎仙平寇碑》,该碑现移存于石洞古庙,记述了明万历年间,两广境内四处山匪、妖僧煽动作乱,一直无法将其平息,后来得到汉钟离、铁拐李及吕洞宾的指点和相助,终于剿平诸寇。于是人们便捐资,在玉屏岩上选址兴建三仙观。另据史料记载,当时阆风岩、玉屏岩几座庙宇中,三仙观的三大仙(泥塑)是塑得最好的,尤以铁拐李最为著名。

民众祭拜三仙(肇庆)
People worship the three Immortals(Zhaoqing)
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孔子对他推崇备至,庄子、荀子、吕不韦等先秦思想家都有关于彭祖的言论。彭祖被称誉为烹饪鼻祖、气功祖师、中华武术文化的鼻祖、房中始祖、长寿始祖、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等,在我国传说的寿星中,彭祖活了八百岁,是最长寿的老人。后世之人都把彭祖作为幸福长寿的象征,每逢彭祖诞,人们便纷纷祈求平安福寿。
彭祖作为第一个养生家,同时也是一位厨艺高超的厨师,将养生和饮食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后人越发认识到饮食健康也是延年益寿的一大因素。彭祖诞有派米传统,大家争相接受,兴高采烈。

民众庆祝彭祖诞(汕尾陆河)
Celebration of Pengzu's Birthday(Luhe, Shanwei)

彭祖庙新春派米仪式(汕尾陆河)
Rice distribution during Spring Festival at the Pengzu Temple(Luhe, Shanwei)

年例乡聚拜祖道长祈福(茂名高州)
The priest prayed for the people(Gaozhou, Maoming)

民众观看道教故事“十仙庆寿”(揭阳揭东)
People watch the Taoist story "celebration of Birthday by ten immortals"(Jiedong, Jieyang)
茂名高州年例以游神摆宗台(有的地方叫摆醮)为核心,在游神队伍到达各个村庄之前,全村的男男女女臂挎肩挑,把准备好的供品集中一起,桌上摆上三茶五酒、阉鸡猪肉鱼(三牲)和糖果等祭品。道公佬在神像前宗台边打醮,村民在神像前的香炉上香之后会到宗台前拜神向神祈祷。该活动表达了人民对平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在揭阳,元宵节期间人们常常观赏各种根据民间题材故事制作的人仔灯屏等艺术作品,祈望来年阖家安康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