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各节日、庆典活动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正月初四、初五开市日开市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广东各地都有庆祝开市祈福的习惯,也有一些地方是正月二十或其他日子,人们认为开市日大小店铺必将招财进宝。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广东不少村乡都会举办开耕节仪式。西江流域的“高要春社”保留了传统农耕文明的社稷坛崇拜,当地农家共同期盼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民进行锄地、耕田、插秧、农作物搬运和抢花炮等比赛,热闹而有趣。三月三广东各地都有敬北帝习俗,北帝诞民众虔诚地拜祭北帝,祈求一家人幸福无灾。
四月(公历)清明节扫墓、插柳是有悠久历史的风俗,民众以此缅怀祖先,纪念革命英烈,传承孝悌文化。清明又叫踏青节,有踏青等风俗体育活动。五月五端午广东又叫龙舟节,包端午粽纪念爱国先贤屈原,祭祀祖先。赛龙舟前,村民要“起龙”、装饰点睛、到祖祠寺庙拜祭,还有龙舟比赛、游龙趁景、龙舟探亲、接龙膥(即龙蛋)和“唱龙舟”等相关精彩活动。六一国际儿童节,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到儿童公园、游乐场玩耍,到图书馆、书店、展览博物馆增长知识。六月六节清远英德、肇庆怀集等地乡亲聚集缅怀先辈和拜谢菩萨,赶庙会,看表演,饱眼福。
七月七夕节、乞巧节是富有中国民族韵味的一个节日,南粤人历来重视过此节,“拜七娘”、拜“公婆神”、及笄礼摆各种各样精美的工艺品、供案等活动丰富多彩。八月(公历)上旬南海阳江、博贺等港口隆重举办开渔节,老渔民代表祭海发表檄言、率众举酒碗祈祷福运、进行放生鱼虾龟等活动,盼望水产延续、渔船丰收。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道教中叫“中元节”,佛教中叫“盂兰盆会”。原是小秋,民间按例向祖先报告秋成,家家祭祀先人。同时,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民众崇尚慈孝,祈福合家平安。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和饮桂花酒等习俗,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九月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的风俗,“九九”谐音是“久久”,有生命长久、念祖恩之意,2013年国家将该日定为老人节,赋予其尊老、祝寿的意义。重阳期间,天气晴朗秋风劲,放风筝便自然成了各处民间的活动。阳江风筝为中国南派风筝的杰出代表,这个“中国风筝之乡”把重阳节这天定为风筝节。重阳节又称菊花节,人们赏菊、赛菊、吟菊、尝菊。2012年广州文化公园的一株由13800多朵菊花扎成、68圈大立菊堪称历届菊会之最。“菊城”中山小榄镇1994年第四届60年一度的菊花大会上曾展出世界现有菊种的三分之一以上。
(公历)十月一日国庆节,也称建国纪念日。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举行以“复兴之路”为主题的盛大阅兵式和巡游,广东花车赛龙舟“领潮争先”,震撼京城。广东民众在粤观看电视直播时都大加赞赏和深感自豪。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开斋节,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开斋节当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胜利完成,礼拜阿訇讲经布道。“会礼”后,各户分散游坟扫墓。十月十六日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古的重大节日,广东清远连南、连州、连山,韶关乳源、肇庆和广州等地,瑶胞都怀念祖先迁徙到瑶山的艰苦历程,举行游神大典,聚在一起跳长鼓舞,歌堂对唱,纪念英雄。12月25日(公历)圣诞节为耶稣诞辰,弥撒是天主、基督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大部分的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