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孔崇文

尊孔崇文

Confucius-worshiping and Culture-advocating

纪念孔子(德庆学宫)(孔庙)(肇庆德庆)
Memorial to Confucius(Deqing, Zhaoqing)

肇庆府学宫(高要学宫、文庙)(肇庆高要)
Confucius Temple(Gaoyao, Zhaoqing)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万世师表,儒家创始人,他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公历9月28日是孔子诞辰。在中国,自汉朝开始,每逢孔子诞辰就有隆重的纪念祭祀仪式。台湾地区的教师节也定于9月28日。

孔庙也称文庙,在我国民族文化中有重要地位。孔庙除了供祀孔夫子外,也是古代各县级以上培养莘莘学子的最高学府,因此人们也称它为“学宫”。肇庆府学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初(1102年),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的府级学宫,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宫现存一组明代石碑,绝大多数是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亲笔御书。为首的一块是“钦奉敕旨”,约1500字,叙述条文12例,是明代宪宗皇帝朱见深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颁发全国各学府的条例,尤为珍贵。

敬先师(德庆学宫)(孔庙)(肇庆德庆)
Worship Confucius(Deqing, Zhaoqing)

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每年9月28日,各地孔庙都会举行“祭孔典礼”。德庆学宫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以古、奇、雄、厚四大特点而为世人称道,下檐斗拱出跳总长度居全国唐、宋同类斗拱之冠,并大量使用减柱法“四柱不顶”,为国内孤例。肇庆德庆孔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子的贡献总结起来就是奠定文明,教化终生。中国南方现存最古老、最具特色、规模最大的孔庙—德庆孔庙,于2013年9月28日按照传统习俗举行祭孔大典,吸引3000多名岭南孔氏宗亲和海内外游客前来参与。

拜祭孔圣人(德庆学宫)(孔庙)(肇庆德庆)
Worship the Sage of Confucius(Deqing, Zhaoqing)

至圣先师纪念(肇庆怀集)
People commemorate Confucius(Huaiji, Zhaoqing)

学童聆听《弟子规》(肇庆)
Schoolchildren listen to the Disciple Rules(Zhaoqing)

2014年春节,怀集举行纪念孔子活动,敬拜孔子像并诵读儒家经典《大学》《论语·里仁篇》,感悟先师智慧。

2014年秋,肇庆图书馆举行古朴童学开笔礼仪式。学童聆听《弟子规》,追思孔子,表达对至圣先师的崇敬。

揭阳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现存建筑组群由21座单体建筑构成,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也是省内唯一一处以“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命名的文保单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番禺学宫(孔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期番禺县的县学和祭祀孔子的文庙所在地。学宫现存建筑主要有中路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东西廊庑,左路头门、八桂儒林门、明伦堂、光霁堂,右路头门。

揭阳学宫(孔庙)(揭阳)
Jieyang Confucius Temple(Jieyang)

番禺学宫(孔庙)(广州)
Panyu Confucius Temple(Guangzhou)

海阳学宫(孔庙)(潮州)
Haiyang Confucius Temple(Chaozhou)

罗定学宫(孔庙)(云浮)
Luoding Confucius Temple(Yunfu)

潮州海阳学宫(孔庙)于宋绍兴年间(1100年)迁到锦坊(即今址),此后历代屡有增修,使之成为一座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海阳学宫现有主要建筑物为棂星门、伴池、两庑厢房、大成门及大成殿。

云浮罗定学宫(孔庙)始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是清代罗定直隶州的学宫,附设有乡贤祠、名宦祠、德义祠等。中轴线主体建筑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御路、月台、大成殿和崇圣祠等,两侧配两庑、乡贤祠、名宦祠、奎星楼、德义祠、学署和明伦堂等,为西江流域仅存的清代学宫完整建筑群,是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源龙川学宫(孔庙)位于今龙川县佗城镇,建于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建筑规模宏伟(唐代始建学宫于城北),现存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主要建筑。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只有这里和河北定州两地是学宫与考棚并存。

茂名化州学宫(孔庙)历经宋、元、明、清数朝,宋代嘉定二年(1209年)迁旧学府于州治南阙,元、明二朝迁移重修,到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复迁旧址。现存大成殿、大成门、东西厢、泮池、状元桥、蟾宫等主要建筑,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学宫(孔庙)(河源)
Longchuan Confucius Temple(Heyuan)

化州学宫(孔庙)(茂名)
Huazhou Confucius Temple(Maoming)

长乐学宫(孔庙)(梅州五华)
Changle Confucius Temple(Wuhua, Meizhou)

长乐学宫(孔庙)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始建于宋朝,明洪武三年重建,清同治六年(1867年)因洪水冲崩殿宇,复在原址重建。现存棂星门、照壁、泮池、戟门、东庑、西庑、大成殿等主要建筑。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肇庆封开莲都镇孔庙——文华至圣家庙,每年9月1日均定期举行盛大的开学拜师礼和助学困境学生捐赠活动。师生齐聚,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及儒家“仁义礼智信”优秀传统在祖国的新一代花朵中生根发芽,更让困境学生在开学之际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的温暖,播下爱的种子。

莲都孔庙(肇庆封开)
Liandu Confucius Temple(Fengkai, Zhaoqing)

潮州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的祠庙。当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在延师兴学等方面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潮州人常前往韩文公祠瞻仰圣贤,学生们也特别喜爱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人文荟萃,菁华翕集,是闻名遐迩的“状元故里”。明朝时,方圆五里之地出了古代潮州府唯一一名钦点状元林大钦,还有蔡大用、潘大宾、辜朝荐等名人,于是便有“五里出三大,一朝四进士”之美誉。后又有清代“百步二解元”之说。这里也是岭南画派大家林丰俗的故乡。先贤为金石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有林大钦状元府遗址,(现存主要建筑有石门、石埕、石鼓、石狮和府墙。)还有宗山书院、中离溪石刻、天褒节孝坊、宋石井圈铭文等。

人勤学成敬韩公(潮州)
Study hard and respect Han Yu(Chaozhou)

林大钦状元府(潮州)
House of Number-One-Scholar Lin Daqin(Chaozhou)

大儒陈白沙(献章)故居(江门)
Residence of Great Confucianist Chen Baisha(Jiangmen)

广东四大书院之一的端溪书院(肇庆)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in Duanxi is one of the big four in Guangdong(Zhaoqing)

江门陈白沙祠在明万历二年(1574年)由朝廷诏建。明朝中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陈献章,人称“白沙先生”,为岭南地区唯一入祀孔庙的大儒。他继承了孔孟的儒家思想,设馆教学,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开创了“江门学派”。其学术上承程朱理学,下启明儒心学,促进了明至清初学术思想的繁荣。陈白沙祠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众多的古代岭南书院中,创建于万历元年(1573年)的“明经行修 崇善尚美”两广端溪书院可谓地位显赫,为当时广东最早最大书院,曾与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并称为“广东四大书院”,素有“岭南第一学府”之称。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状元林召棠主讲于肇庆端溪书院长达十五年,造就了一批俊秀良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肇庆端溪书院改为肇庆府中学堂,是肇庆中学的前身,在岭南文化的传承中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研究广东教育史重要载体,也是研究岭南文化的一个窗口。广东省南粤优秀历史教师、资深历史教研专家李鸿英(图2右一)和师生们重温孔学和书院历史。

湛江徐闻贵生书院创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曾任太常寺博士,后被贬为徐闻县典史。他有感于当地士子好斗轻生,与同乡知县熊敏共同创办贵生书院开启民智。汤显祖崇尚挚爱,提倡“贵生”。这是其戏剧之魂,更是其教育之旨。这位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执著追求“真性情”的临川才子离粤后,陆续写出“玉茗堂四梦”(其中包含脍炙人口的《牡丹亭》等)经典剧目,世代相传。贵生书院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汕头潮阳莲峰书院建于明朝万历甲午年(1594年),初为纪念宋丞相文天祥及元隐士张鲁庵“一忠一贤”,取名“忠贤祠”。清道光四年(1824年)拓建成“莲峰书院”。该书院镌刻着文天祥的两幅墨宝真迹,为清代潮阳县四大书院之一。

汤显祖创办贵生书院(湛江)
Guisheng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established by Tang Xianzu(Zhanjiang)

潮阳莲峰书院(汕头)
Chaoyang Lianfeng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Shantou)

怀集文昌阁(书院)(肇庆)
Huaiji Wenchang Pavilion(Zhaoqing)

肇庆怀集文昌阁又名文昌书院,塔院合一,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前有书院,后有文塔,五层六角形塔体直插云天,似文星拱照之巨笔,如镇守河道之大将,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的建塔宗旨是镇锁一县河流倾泻,为兴人才而聚财气,寓人才辈出繁荣昌盛之意。

贡院即考棚,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一般在重要州府才设置。广东贡院是两广地区举行乡试的地方,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1年),到同治六年(1867年),整个贡院号舍已有11708间,是清末中国四大贡院之一。但在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毁于兵火,唯独明远楼以及现在省立中山图书馆东南面的一段龙虎墙幸存。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贡院(广州)
Guangdong Examination Hall(Guangzhou)

河源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位于佗城镇。考棚,亦即贡院,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自隋朝至清末,考棚大多是临时的建筑,龙川考棚能留存至今,其价值非同小可,目前全广东仅遗存这一座。龙川考棚还是全国学宫与考棚并存两地之一,它为研究明清时的科举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明清时期,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通过者称为“举人”;“会试”是中央级的考试,会试录取后被称为“贡士”;殿试在会试之后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考中称“甲榜”,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三名,为状元(又称殿元)、榜眼、探花。状元一般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一般授翰林院编修。广东省历代共出现过九名文状元。封开人莫宣卿,于唐大中五年(851年)成为两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当时年仅17岁,是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其他八名状元分别是南海人简文会、张镇孙、伦文叙,潮州人林大钦,顺德人黄士俊,番禺人庄有恭,吴川人林召棠,顺德人梁耀枢。此外,广东还出了五名武状元。

龙川考棚(河源)
Longchuan Examination Hall(Heyuan)

清代中举、及第考试卷展示(河源)
Exhibition of test papers of the Qing Dynasty(Heyuan)

庐江书院(广肇何家祠)(广州)
Lujiang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Guangzhou)

庐江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道光、光绪年间曾重修,为广州保存得最完整、最早建成的清代合族祠书院建筑,也是广州唯一保存下来的四合院建筑。当时广州肇庆二府60多个何氏家族共建书院,以供省内何氏家族子弟来穗赴考时饮食起居、温习读书

陈家祠(陈氏书院)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氏宗亲合资兴建的族祠。陈家祠既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祠,是广东地区保存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民间建筑。陈家祠以造型生动、装饰精湛工艺著称于世,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陈氏书院)(广州)
Chen Clan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Guangzhou)

清代书院群(广州)
Qing Dynasty Academies(Guangzhou)

广州清代书院居全国之首,现存清代书院群流水井及大、小马站书院街等主要建筑。以1813年落成的庐江书院为首的书院群,曾汇聚了岭南一大批如康有为、梁启超等才子和有识之士,发扬光大了岭南文化,并对中国近代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梅州东山书院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1904年,被称为“近代中国真正走向世界第一人”、杰出的维新人士黄遵宪,在此兴办东山初级师范学堂。该学堂是共和国元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的母校。1913年,叶剑英与进步师生参与创办了私立东山中学。东山书院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书院(梅州)
Dongshan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Meizhou)

桂岭书院(梅州蕉岭)
Guiling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Jiaoling, Meizhou)

怀集孔洞书院(肇庆怀集)
Kongdong Academy(Huaiji, Zhaoqing)

梅州蕉岭桂岭书院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1904年,丘逢甲在桂岭书院创办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1914年更名为蕉岭中学。“桂岭书院”曾作为蕉岭中学图书馆,藏书达三万余册。

在粤西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以“文武世家”之称而闻名的小山村——孔洞村,它位于肇庆怀集的凤岗镇,是一个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特色古村落。村中的孔乡书院是广东现存完整的绝无仅有的村级清朝书院,书院内清仁宗皇帝于嘉庆八年(1803年)敕封村中举人成日阳为“武略骑尉”的诏书碑刻,以及现存“建设小康之家”“村民自治”“收支公开”等内容的成公祠碑刻尤为珍贵。

韶关新丰梅坑潘氏儒林第始建于清代,是一座有六个碉楼、一个望楼的长方形四角楼。整个围屋保存得比较完好,距今近两百年历史,繁衍了大岭村潘氏九代人。该围屋人才辈出,代代出有作为、有文化的人士,故称“儒林第”。

陈焕章故居(“励刚家塾”为康有为手书)建于清末。陈焕章在广州康有为的“万木草堂”读书时,与梁启超为同学,二人同为康有为的得意门生。陈焕章24岁时参加清末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中进士,被任为内阁中书。1905年赴美留学,6年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创“孔教会”并任总干事(会长康有为)。1915年,他反对袁世凯称帝,离京返乡。1930年在香港设“孔教学院”,任院长,并且在国内外弘扬孔教儒学,发表演讲及文章达七百多篇(次)。著有《孔门理财学》,是跨历史、法律、经济等多门学科的研究著作,1930—2003年由多家英美出版社重印,影响全球。

梅坑潘氏儒林第行修楼(韶关新丰)
The attic of Confucian disciples' spiritual practice(Xinfeng, Shaoguan)

中国最后一位进士陈焕章故居(肇庆鼎湖)
Residence of Chen Huanzhang,the last Jinshi in imperial China(Dinghu, Zhao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