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包青天 Worship Bao Zheng

1.敬包青天 Worship Bao Zheng

清忠初绩箸端州(肇庆)
Bao Zheng raised to fame in Duanzhou(Zhaoqing)

百姓致敬包青天(肇庆)
People come to worship Bao Zheng(Zhaoqing)

北宋名臣包拯,在肇庆端州为官三年,清正廉明。心怀民瘼,闻名于世,他成名于端州,扬名于开封。肇庆市修建了一个以包拯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戏台,每天表演以包公事迹为题材的粵剧戏曲节目。

包拯曾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有名的砚台叫端砚,每年要向朝廷进贡。由于当地官吏和豪绅等层层加码、克扣,端砚的进贡变成了百姓的沉重负担。包拯下令豪强官吏不得贪污。

满怀敬意拜包公像(肇庆)
Worship the statue of Bao Zheng(Zhaoqing)

包公不携一砚归(肇庆)
Bao Zheng did not bring a Duan inkstone back when leaving(Zhaoqing)

肇庆包公祠里,民众敬拜以务实爱民、依法办事的包公,赞颂其刚正严明。

包公在端州掌政三年,直到离任告别时,连一方端砚也没有带走,真是两袖清风。“包青天”就是肇庆人最早叫出来的。

宋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1040—1042年),包拯在肇庆端州任知州期间,在如今的包公井文化广场一带修建粮仓,取名广储舍(明代改为丰济仓)。粮仓附近形成了一条街巷,人们称米仓巷。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此建朝晖粮站方便群众。走进米仓巷,仿佛可以闻到稻米的香味。

包公当年率人在端州打了七口水井,后人称之为包公井,距今有近千年历史。1973年,米仓巷高要县干部宿舍区加盖楼房,当时考虑到包公井还可以用于消防,于是没有填井,在上面设计了楼梯间。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这里的3号大院一户居民建了一间柴房把包公井围在里面,幸运地没像其他5口包公井那样被毁,如今这口包公共被修缮一新,成为凭吊“包青天”的新景点。

米仓巷里论古今(肇庆)
Talking about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in the Mi-Cang Lane(Zhaoqing)

包公掘井济民生(肇庆)
Bao Zheng drills wells to help people(Zhaoqing)

砚洲岛上包公楼(肇庆)
The Bao Gong Building on Yanzhou Island(Zhaoqing)

肇庆鼎湖砚洲岛地处西江中心,因包公“掷砚成洲”“不持一砚归”的传说故事而得名。明代,在砚洲岛东侧修建包公楼,至今已有46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二月十四包公诞“包公巡游”庆典,来自肇庆本地以及周边的群众、游客往往多达两三千人,以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开封包公祠为正史部分大殿的山墙上,镶嵌有反映包公政绩的彩陶壁画,第一幅就是“端州掷砚”,全国很多纪念包公的场所也都首先介绍包公这一著名事迹,印证了包公成名于端州。

包拯在为肇庆端州知府期间,因造福肇庆人民,广受隆誉。从鼎湖山上,可遥望到肇庆母亲河——西江上包公“掷砚成洲”的砚洲岛,山上还塑清官像,是人们缅怀包公的好地方。

鼎湖山上塑清官(肇庆)
Bao Zheng's statue on Dinghu mountain(Zhaoqing)

包公形象扬正气(揭阳惠来)
Bao Zheng's image encourages healthy trends(Huilai, Jieyang)

民众怀念包公爷(揭阳)
Bao Zheng is popular among common people(Jieyang)

潮汕民众和其他的地方民众一样十分敬重、怀念包公,很多文艺作品如潮剧《桑榆暮景堪悲伤》等长演不衰。在民间渴望有刚直不阿的人物为民做主,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包公也和其他神灵圣贤一样被称为“老爷”,受人膜拜,可见其铁面无私、不畏强权的清官形象深入人心。

在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清官,莫过于宋代的包拯。几乎所有的国人都知道“包公”,这和传统戏曲有极大的关系。在传统戏曲里,包公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题材,凡是和案件、法律有关的剧目,主角多是包公,是已知元杂剧中个人故事最多的剧目。晚清民初是包公戏的爆发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包公戏剧目,至今仍然在各种地方戏曲中上演的包公戏就有百出以上,其中《秦香莲》《打龙袍》《狸猫换太子》等剧目可谓是家喻户晓。

广东颂扬包公的文艺种类至少有几十种,如吴川,就有粤剧、曲艺、飘色、木偶戏等。吴川木偶戏班还应肇庆邀请,前往包公文化园文化街表演包公戏,每日从早到晚至少表演六场。《包公兴端州》中的《包公退砚》《包公审案》《包公打井》等多部木偶戏深受欢迎和赞赏。

包公事迹口耳相传,流传至今。近年广州建成广东最大的蜡像群组——大型包公故事蜡像,如《怒弹国丈》等,用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模拟场景,人物逼真。

包公出巡得人心(吴川飘色)(湛江)
Bao Zheng on a tour(Zhanjiang)

寒芒正气有包公(广州)
Bao Zheng's righteous attitude(Gu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