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训练中音乐效应对脑结构的影响
舞蹈与音乐紧密联系,音乐以时间韵律的方式进入到舞蹈中。大部分的舞蹈均在一定的音乐和音乐情绪下进行。舞蹈让抽象的音乐更为可视化和具体化,舞蹈动作又可以更为生动地表达音乐的意义与情绪。同时,音乐的进入,可以增强和烘托舞蹈的情感表达。因此,舞蹈中一定存在音乐效应。关于舞蹈中的音乐效应有很多现象上的描述和归纳。比如,舞蹈通过节奏与音乐进行结合。舞蹈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动作表现,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另外,音乐可以增强舞蹈的情感表达,使舞蹈更具情感张力。然而,从神经可塑性的角度研究舞蹈中的音乐影响则非常有限,仅有两项研究对舞蹈与音乐训练进行了试探性对比(Karpati et al.,2017;Giacosa et al.,2016),但仍然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两项研究比较了舞蹈家与音乐家的白质及灰质结构的异同。其中,舞蹈家连接感觉运动皮层以及左右脑的白质结构出现体积的减小以及各向异性的降低,而音乐家的变化则相反。比如,舞蹈家与音乐家在胼胝体压部出现白质结构的差异,这些部位连接了前运动皮层、感觉运动皮层、听觉皮层、视觉皮层等广泛脑区。从大脑组织躯体感觉与运动感觉的方式来看,这一结果可能说明舞蹈训练影响了与身体表征相关的白质纤维束(它们主要连接表征全身的广泛皮层区域)。相对的,音乐训练则导致白质结构的方向性更为一致,使其连接的脑区更为集中并与音乐训练的功能直接相关。关于两种训练的灰质结构研究则表明,颞上回的体积出现共同的增大。这一区域与动作模仿、节奏同步及旋律辨识高度相关,反映了两种训练关于“听—动”任务的重合。总而言之,以上两项研究说明:舞蹈训练效应更主要体现为全身性动作对脑的影响,而音乐训练效应则体现为与音乐具体功能相关的结构改变。音乐通过节奏同步和旋律辨识与舞蹈结合,并对舞蹈训练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