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作者简介

第一章 清江画廊——鄂西山水绿色精华

第一节 画廊简介

第二节 地理位置

第三节 交通条件

第四节 历史沿革

第五节 地质公园

一、公园性质

二、发展历史

第六节 旅游发展

第二章 地质溯源——追寻远古沧海桑田

第一节 地学研究简史

第二节 地质演化历史

一、基底初成

二、古陆崛起

三、地壳隆凹

四、雏形形成

五、峥嵘初露

第三节 地层与构造

一、地层

二、地质构造

第四节 典型地质遗迹

一、地质剖面遗迹

二、地质构造遗迹

三、地质地貌遗迹

四、化石遗迹

第五节 地学意义

一、古人类学意义:填补古人类学在时间、空间上的空白

二、地层学意义:弥补了三峡地区古冰川序列的缺陷

三、地貌学意义:丰富的岩溶地貌遗迹

四、构造地质学意义:典型的地质构造遗迹

第三章 地质美学——畅游画廊神醉情迷

第一节 隔河岩景区——恰人的喀斯特山水画卷

1.隔河岩大坝

2.仙人寨

3.倒影峡

4.孔雀开屏峰

5.清江大佛

6.群象戏水

7.将军山

8.灵泉洞

9.石柱观

10.禹王洞

第二节 隔河岩景区——寻根巴人的发祥地

1.喀斯特峰林

2.向王庙

3.赤穴、黑穴

4.古火药碾制场遗址(洞穴)

5.石神台

第三节 方山石林景区——逶迤连绵的绝壁奇峰

1.方山峰林

2.“之”字峡谷

3.古琴瀑溯源侵蚀

4.拂尘瀑

5.叠层石

6.喀斯特石柱(孤峰)

7.断裂带

8.妙门

9.象鼻石

10.海枯石烂

11.一线天

12.蟾仙

13.玄门(穿洞)

14.钙华帘

15.七叠瀑

16.裂隙型溶洞

17.巴王归道

18.太极泉、瀑布、暗河

19.合子坳寒武系—震旦系分界线

第四节 天柱山景区——与天对话的道教圣地

1.阴阳井

2.褶皱构造

3.锅底灰岩

4.天柱山峰丛

5.薄层石灰岩和泥质条带灰岩地层

6.条带状白云岩

7.神泉

8.共轭剪节理

9.天生桥

10.瘤状灰岩

11.天柱山及长阳群峰

第五节 香炉石景区——孤峰耸立的巴国故都

1.香炉石

2.一线天

3.望江孔

4.天书崖

5.双虎望月

6.双虎望月观景平台

7.二龙戏猪

8.崖墓

9.巴王洞

第六节 伴峡景区——奇秀峻峭的岩溶峡谷

1.水布垭大坝景观工程

2.河流阶地

3.海螺洞

4.盐池温泉

5.女神寨(榨洞)

6.石板溪瀑布

7.三叠瀑

8.盐井寺

第四章 奇象探索——清江绘出画廊之谜

第一节 清江是如何形成的?

一、河流形成的一般过程

二、清江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清江的喀斯特地貌为何如此秀美?

一、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二、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三、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四、长阳喀斯特地貌秀美之因

第三节 长阳存在最古老的雪球事件吗?

一、什么是雪球事件?

二、雪球事件在长阳的印记

第四节 走进“长阳人”的故乡

一、化石的形成过程

二、“长阳人”化石形成之谜

第五章 人文风情——璀璨多姿巴土文化

第一节 人文景点

一、武落钟离山

二、天柱山

三、巴国故都

四、长阳广场

五、土家风情街

六、比兹卡民俗文化村

第二节 民间文化

一、高亢嘹亮的山歌

二、流丽婉转的南曲

三、热情奔放的巴山舞

四、炽烈淳朴的撒叶儿嗬

五、婀娜多姿的花鼓子

六、炽热流畅的吹打乐

七、自然古朴的薅草锣鼓

第三节 革命遗址

一、太史桥

二、红三军军部旧址

三、七十七烈士纪念碑

四、红六军军部旧址

五、麻池苏区革命遗址

第六章 科研价值——秀美画廊灵韵升华

第一节 地质公园比较分析

一、地层剖面特征对比

二、重要古人类及古生物化石特征对比

三、岩溶地貌特征对比

第二节 地学价值

一、科学价值

二、审美价值

三、科普价值

四、旅游开发价值

第三节 人文价值

一、科学价值

二、审美价值

三、科普价值

四、历史文化价值

五、旅游开发价值

第四节 科研计划

一、主要地质遗迹对比研究

二、各类地质遗迹特征及演化模式研究

三、地质公园科学解说研究

四、地质公园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研究

五、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研究

六、数字地质公园建设研究

七、科研课题选择

第五节 科普活动

一、大中专学生教学实践活动

二、中小学生开展基础科普教育活动

三、游客专项科普活动

第七章 旅游资讯——吃喝住行与你畅享

第一节 旅游线路推荐

第二节 特色旅游商品

一、旅游项目

二、旅游产品

第三节 旅游接待服务

一、餐饮、购物和休闲娱乐设施

二、风味美食

三、住宿设施

四、旅行社及景区电话

五、旅游服务电话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