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意义:丰富的岩溶地貌遗迹

三、地貌学意义:丰富的岩溶地貌遗迹

岩溶地貌是地质地貌的主要类型之一,多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岩溶作用的结果,在我国西南地区普遍发育。公园内碳酸盐岩沉积分布普遍,经过构造运动和河流、地下水作用发育形成了丰富的岩溶地貌,在华中及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具有代表性。典型遗迹有天柱山峰、方山石林和武落钟离山等峰林,香炉石和石柱观等石柱,巴王洞、海螺洞、和尚洞和榨洞等溶洞,石板溪溶蚀槽谷作用和五爪观暗河作用形成的瀑布等,同时发育有溶蚀洼地、盲谷、溶蚀残丘等地貌遗迹。除此之外,公园内还发育有保存完好的岩溶峡谷和岩溶台面,其中岩溶峡谷以由伴峡、巴山峡、倒影峡组成的清江三峡发育最为典型,这是探索清江发育史,研究清江流域构造运动、岩溶和风化作用与峡谷形成及演化关系的重要遗迹。在清江峡谷的两岸,出露有保存不完整的呈阶梯状展布的层状地貌或岩溶台面,是展示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壳间隙性抬升和岩溶作用的侵蚀和夷平的重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