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古朴的薅草锣鼓

七、自然古朴的薅草锣鼓

图5-14 土家吹打乐(据http://www.changyang.gov.cn/content-5089-338763-1.html)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民间亦称“打锣鼓”或“锣鼓歌”。明代《三才绘图》一书中记载:“薅田有锣鼓,其声促烈清壮,有缓急抑扬。”历史上的长阳,每到薅草季节,田间便汇集数十人至上百人进行集体劳动,这时田坎上就会有歌手面对薅草的众人击鼓敲锣,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出一种山歌,这就是薅草锣鼓。其曲调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山歌式的曲调,音区较高,常作上扬,腔幅宽阔,节奏自由,多用衬词(有的段落全唱衬词,群众称“号子”);另一种是朗诵式的曲调,音区较低,音域狭窄,节奏较规整,腔幅较窄,唱词常叙述故事。薅草锣鼓的乐器主要由鼓、锣、钹、马锣4件响器组成,演唱形式灵活,或互相接歌,你叫我接;或一领众和,一人或两人叫,锄草的人一齐接;或锣鼓师傅自打自唱,不拘一格。其曲牌种类纷繁,主要有“号子”和“扬歌”两大类,旋律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奔放、悠长(图5-15)。薅草锣鼓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古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5-15 薅草锣鼓(据http://www.changyang.gov.cn/content-5089-338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