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质构造

二、地质构造

长阳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稳定的扬子板块南缘与江南陆棚的过渡地带,构造较为简单,以升降运动和盖层褶皱为主;断裂较为发育,以北北西向、北北东向和近东向断裂为主。在长期地质演变过程中,一些重要的断裂不仅控制清江流域不同时代地层的发育和构造变形,而且也对流域内的地貌特征和新构造运动有深刻的影响。区内的褶皱多呈近东西向延伸,以长阳复式背斜和所配套及衍生出来的杨林桥-云台荒复式向斜及马连坪-火烧坪-黄柏山复式向斜最为突出,前者位于仙女山-都镇湾断裂以东,后两者位于该断裂以西贺家坪-秀峰桥复式背斜两侧,它们和仙女山-都镇湾断裂一起,构成了本区构造单元的基本格局。

1.北北西向断裂系

该组断裂主要发育在本区东部,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呈北北西向延展的仙女山-都镇湾断裂。该断裂始于秭归县荒口坪,斜切长阳复式背斜,向南止于与长阳邻近的五峰县渔洋关,延长近百千米。断层面倾向南西,主断裂两侧还展布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平行分支,说明该断裂实为由一系列燕形方向延展的次一级断裂组成的断裂带。主断裂可分成北、中、南3段。其中中段和南段穿过长阳。中段从鲁家湾到都镇湾,形成宽约1~3km的断裂带,断层线平直,成直线深切,断面平整。主断裂切错山脊,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发育;南段从都镇湾至五峰县渔洋关,线形影像突出,并呈锯齿状,在都镇湾至萧家坡一段,断裂两侧山脉走向不连续,在肖家坡以南,沿断裂分布的岩溶盆地、溶蚀洼地和盲谷等负地形形态发育。

2.北东至北北东向断裂系

该组断裂在清江上游和中游地区广泛发育,在本区主要见于西部渔峡口至棚坪以及近中部火烧坪一带,规模一般较小,呈直线形延展。渔峡口镇盐井寺附近的盐池温泉与此断裂有关。根据断裂的走向,它们应归属于武陵山断裂系的东延。根据断裂的延伸方向及其与区内褶皱构造的关系,推测它们主要形成于构造活动强烈的中新生代时期。

3.近东向断裂系

该组断裂主要展布在清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区内能见到的主要是西湾断裂和柳津滩断裂。前者呈线段形延展,连续性差,总体上呈平缓的弧形。断裂西段两侧地貌形态有所差异,东段因从坡地通过,地貌差异不明显。后者导致愚人岛内出现小型的断陷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