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类学意义:填补古人类学在时间、空间上的空白

一、古人类学意义:填补古人类学在时间、空间上的空白

“长阳人”是我国长江以南最早的远古人类之一,“长阳人”及其共存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发生于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早期,在人类发展史上介于“猿人”与“新智人”之间,是人类进化到“古人阶段”的典型代表。“长阳人”具有比“中国猿人”进步的体质特征,从而将这一动物群的时代至少可延续到中更新世晚期,甚至晚更新世早期,为人类本身的分布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填补了古人类考古学在时间上(中更新世晚期)和空间上(亚洲长江流域)的两个空白,证明了长江流域的广阔地区为人类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汪啸风等,2013)。“长阳人”及其动物群的发现,也为清江中、下游阶地的形成和洞穴研究提供了对比资料,为佐证清江各阶地的形成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另外,长阳天柱山脚下发现大冰川后距今6.32亿年左右震旦系陡山沱组中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动物胚胎或疑源类化石,以及所含的古胴甲鱼、古蕨类植物化石等,弥补了长江三峡地区国家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的不足,对研究生物起源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