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峥嵘初露

五、峥嵘初露

从距今约6500万年的新生代早期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是地球演化历史较为壮观的造山运动,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强烈俯冲作用下,导致青藏高原的抬升和珠穆朗玛峰的形成。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具有多期次隆升和构造变形的特点,因此,鄂西山区和清江流域及其边缘由于早期的断裂进一步发展而呈现出间歇性的抬升与相对下沉,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早期形成的盆地与盆地之间出现高度的差异,另一方面出现了多级层状地貌夷平面,清江及其部分支流呈现出由宽谷和峡谷组成的叠置式河谷特征,同时在区域的断陷盆地中沉积的白垩纪—古近纪和新近纪红层也发生了轻微的变形。

喜马拉雅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Himalayaorogeny)泛指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发生于第三纪(古近纪+新近纪)的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洲大陆广泛发育,有3个主要造山幕:第一幕发生在始新世末期到渐新世初期,海水从青藏高原全部退出,并伴随有强烈的褶皱、断裂及中性岩浆岩的侵入;第二幕发生于中新世初期,有强烈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形成大规模的逆冲断裂和推覆构造,导致地壳大幅度隆起和岩浆侵入;第三幕从更新世至现在,主要表现为高原的急剧隆起,周围盆地的大幅度沉降,以及老断裂的继续活动,部分地区有第四纪火山喷发活动。